第 68 章(第2页)
她本打算直接卖给成衣店,又担心这东西万一是宫里出来的,她这一出手凭白给自己招麻烦。
明明是个好东西,可身份地位不匹配,竟成了烫手山芋,盛屏气馁不已,最后还是决定收起来,不到万不得已不拿出来。
正是她这一决定,让她误打误撞躲过了一场祸事。
深夜,正是好睡的时辰,李氏客栈的大门被人敲响,伙计开门以后,见是刘员外家的管事,忙请进屋里,得知他是来找盛娘子的,便主动提了灯笼给他引路。
伙计敲小院门,里面很快传来响动,主要是鸽子们咕咕咕的声音。
开门的是王青,他睡眼惺忪看着站在门外的两人,“你们,你们,你们找谁?”
“王小哥,这是刘员外府上的刘管事,他是来找盛娘子的,劳烦您去叫一声。”
王青见过刘管事,他点点头,转身进屋,把盛屏叫出来。
夜半时分,猛地被人吵醒,任谁心里都会忐忑起来,王秋云和盛屏一起,穿好衣服到院子里去。
刘管事见了盛屏,来不及同她解释太多,只让她快点儿把白天老太太赏的十匹丝绸拿给他。
盛屏认识刘管事有段时间了,还是第一次见他露出这样慌张的神色,也不多问,转身让王秋云同她一起把那十匹布拿给刘管事。
刘管事拿了东西就走。
盛屏本打算第二天就回村里的,这时也不急了,想着刘管事或许还会来找她,在镇上多留了两天,果然,在第二天的下午,刘管事又来客栈找她,还给她带了十匹布,不过不是丝绸,是常见的细棉布。
刘管事同她解释:“老太太高兴得糊涂了,没把话说清楚,下头人拿错了,这才是给你的赏。”
这话说得委婉,盛屏不想卷入刘府是非,没有刨根问底,客气的同刘管事说了几句恭维话,把他送走了,这才收拾行李,去码头坐船回村。
在镇上一待就是半个多月,村里变化也不小,荒山又少了三座。
如今村里视野开阔了不少,各处的地势平缓,而她让老刘头带回去的柿子树和柚子树,各家都拿了一株去,种在自家院子里,现在还看不出来是否成活。
盛屏发现自家后院也种了一棵柚子树,王大娘说:“这下好了,同以前一样了。”
对王大娘而言只要能安稳下来就是好日子。
坐了两天的船,盛屏累得很,在床上躺了半天,醒来时外头已经黄昏了。
院子里有人说话,盛屏开门一看,是蒋鹭和王大娘。
因为在外移山,蒋鹭每日在外,盛屏发现他黑了些,好像也瘦了些,她怀疑她不在的这段时间,这两人没有好好吃饭。
晚餐由盛屏亲自下厨,做了四菜一汤。
盛屏回来是有正经事要做的,她去文杏家,看仙人掌,发现原本只有一株的仙人掌,现在竟然成了一排。
文杏告诉她,“最近和刘大叔常常去镇上帮你卖乌鸡蛋,每次回来的时候就挖两株带回来,你看,长得多好。”
文杏的确把它们养得很好,担心被鸡啄,还特意用树篱做了围挡,而且她心思活络,一听盛屏说胭脂虫用处大,便取了一片长着胭脂虫的仙人掌,把上面的胭脂虫分到其他仙人掌上面。
于是盛屏就看到每株仙人掌上都长着胭脂虫,虽然数量少了些,但只是时间问题。
盛屏用毛笔做刷子,轻轻把大多数的胭脂虫扫进竹筒里,带回家,取出色素,与融化的蜂蜡结合,做出唇脂。
胭脂虫的香味浓郁,着色力很强,盛屏上嘴试了一下,色泽度比红纸口脂的效果好太多。
数量不多,她珍惜的装在特意从镇上陶瓷店定做的拇指大小的白瓷盒里,一共得了五个,她给了文嫂子一盒,自己留了一盒,又拿去了荣二叔家,给了圆圆一盒。
正碰见荣树河回家,她就同他说了王豆子的生意,同时也说了刘管事对她的帮助。
荣树河神色放松,“他有心了。”
他最关注的还是王豆子的生意,知道他一家已经在镇上站住了脚跟,这才放下心来,问盛屏她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攒钱。”
“现在村里没什么树木,可修建工坊是需要不少木材、砖瓦的,我刚得了一百两赏银,应该可以买些材料,先让荣山叔、荣昌叔忙起来,先建四个工坊,晚上我就去画图,明天给你拿来。”
她把银子交给荣树河,“这钱你先拿着,去买材料。”
荣树河没有拒绝,“这钱算是村里的公账,等后面这些工坊挣了钱,再还给你。”
盛屏本不想跟他计较这些,可想想还是点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