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6章(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至于形象,确实有碍观瞻——好大的脑袋两侧,横着支棱出两根细长木棍,背着鼓鼓囊囊背包……这要让二半夜爬山的路人瞅见,说不准能当成外星人或山鬼树妖,吓死俩仨的。

书归正传——

月饼见我塞好桃木钉,微微点头,应着女声传来的方向,深吸了口气,嘬唇发出一连串古怪的声音。

从遇到孔亮直到这会儿,接连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我的脑瓜子嗡嗡的越来越迟钝,正奇怪着月饼类似于吟诵的音节为什么和藏在暗处的李晏语调那么相似?突然意识到,明明堵住耳朵,怎么还能听到声音?

就在这时,眼前一幕奇异的景象,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随着李晏更为怪异的声音传来,林间成片的野草,像是被一股夜风吹拂,“唰唰”作响,如波涛般此起彼伏,递次向我们倾斜。与此同时,草丛里“悉悉索索”作响,时不时一掠而过小兽、虫豸爬行扑腾的踪迹。

月饼微微眯起双眼,提高声调,连串念出稀奇古怪的……咒语?

我模模糊糊看到他的全身似乎聚起一团薄薄的滚圆雾气,“嗤”的一声漏响,那团气体像是被针戳破的膨胀气球,倾泻而出。以我们为圆心的周遭野草,如同狂风掠过,迅疾地向四周蔓延,迎着野草丛扑了过去。

当两片野草如同海浪碰撞交汇,相抵触的边缘,形成一道近乎笔直的分割线。草茎纠缠撕绕的嘈杂声、虫豸小兽逃窜的嘶叫声、月饼和李晏音节奇特的咒语声,相互交融排斥、碾压挤榨……

我身处其中,如同洗澡侧头被花洒灌了满耳道的水,“嗡嗡”重响,随即头晕目眩,勉强运力双足,才不至于跌倒。

我使劲甩甩头,索性把桃木钉从双耳拔出,才略微清醒。忽然,我想到一件事,连忙挥起军刀,站在月饼身侧,注视着一左一右两只人狐。

那两只狐狸依旧呆呆地半立身躯,狐毛似乎时而赤红、时而泛白,滚圆的狐眼也忽大忽小。我提防着狐狸袭击月饼,多少明白了七八分——当月饼的声调高过李晏,狐狸就会稍稍安静;反之,异常暴躁。

也就是说,月饼和李晏类似于武侠小说里两个高手比拼内力,用声音展开一场肉眼不见的无形对决。

这场没有硝烟、血光的战斗,更加凶险万分。因为,他们俩吟诵的,是蛊族秘传几千年的“驱兽咒”。

上古时代,黄帝与炎帝两个部落联手,与九黎之君蚩尤交战逐鹿,史称“逐鹿之战”。在这场后世口口相传,近乎神话传说的惨烈战役里,相传蚩尤率领“兽身人语、铜头铁额的八十一兄弟”,口念咒语,驱使猛兽大军,几乎击溃炎黄部落。

直至“冀州之野”的最终决战,黄帝召唤有翼的应龙,水淹蚩尤军队。蚩尤请风伯、雨师相助,一时风雨大作,黄帝军队再次陷入困境。危急中,黄帝只得请下天女女妭阻止风雨,天气突然晴霁。黄帝趁势反击,大败蚩尤部落,由此开启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序幕。

战败的蚩尤部落,逃至西南群山分散而居,渐渐形成了控虫兽、炼草木的神秘蛊族部落。几千年来,蚩尤部落的秘术失传七七八八,只有神秘的蛊术和炼蛊必需的“驱兽咒”得以流传。

月饼曾和我简单聊过,驱兽咒没那么玄乎,也就是施咒人运用精神力发出某种能和动物昆虫形成共鸣的声音。

这种说法,我倒是很好理解。人类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20000赫兹之间,许多生物都可以听到超出20-20000赫兹范围的声音。低于20赫兹的声音称为“次声波”,大象、鲸鱼等生物能听到;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蝙蝠、海豚诸多生物能听到。

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爱丽丝,声音频率在52赫兹,正常鲸鱼的频率只有15-25赫兹。以至于爱丽丝无法和其他鲸鱼交流。这件趣事和本书无关,不多详介,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自行查询。

“驱兽咒”,大概是使出吃奶的劲儿模仿生物叫声,调整声带达到不同的赫兹频率,由此沟通、控制各种生物。

当下情形,是月饼察觉到李晏用驱兽咒控制人狐形成某种不可预测的事,立刻用驱兽咒阻止。我的听力还算不错,上大学考试给月饼传纸条,也能敏锐地听到监考老师悄然而至的脚步声。奈何没长一双狐狸耳朵,也就两人开始斗咒时略有不适,这会儿倒没什么不舒服。

我拎着军刀盘算,如果寻着声找到李晏,一刀捅过去,啥事儿都解决了。又掂量掂量,方旭东好歹是“万蛊之王”,李晏这么明目张胆地催动人狐,算准了我不是方旭东对手。

“妈的,这个婊子!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我心里暗骂一句,假装不动声色,挺胸昂头,貌似豪迈地给月饼掠阵。

这些年,无论多么凶险的处境、强大的敌人,月饼始终是胜利者,使我早就形成了“月饼不会失败”的潜意识。再看两人音浪交抵的边缘,逐渐向李晏的方向倾斜。那两只狐狸,虽然偶尔暴躁,却也越来越安静,更是放心——月饼已经占据了上风。

心里松快许多,诸多谜团也大致有了答案,虽然不至于让我悠闲地点根烟,倒也有心思听听驱兽咒。

月饼和李晏的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急促、时而缓慢,节奏感极强。咒语中的每一个字,虽然是蛊族密语,对于我来说,无异于“海难流落海岛遇到土著原始部落,叽里呱啦啥也听不懂”,但是却能听出每个字都精准地卡着音符。也就是说,驱兽咒是以曲调的方式施展。

越听,我越觉得不对劲:“这调子咋这么熟悉呢?”

再细细听,也不知是惊喜还是恍然大悟——这调子不就是广西那一带少数民族唱的山歌么?

夜半钟声(十三)

记得在古城刚买了房车,作为曾经在某音乐平台唱了首民谣,红了几天的我,兴之所至,歌曲全选,一口气下载了上万首。什么歌不重要,关键是要与“闲得没事儿就听评书的月饼”拉开品味的差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