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南応结丹(第2页)
三人腹中憋着一肚子闷气,各自散去。留下回话的康大宝被六婆婆领了回去,二人同入了费家帐中。
这老妪此时面对康大掌门仍未有什么好脸色,但几名费家真修见了康大宝过后,倒是未有倨傲,纷纷整衣敛容、上前行礼。
歙山堂小比魁的名头或许不怎么值钱,但康大宝之前提的那个两仪宗筑基的人头可太值钱了。
阵斩两仪宗的后期修士这样的成就,迄今为止,在费家众多修士里头,也只有六婆婆一人做到了而已。
六婆婆斜瞥康大宝一眼,继而言道:“先前帐中,老身觉得你似有好些话想讲却未讲。此时帐中并无外人,你对袁不文的话是何看待,尽情说便是了,无人会怪罪你的。”
“祖姑奶奶,袁不文未必是想一条心跟着两仪宗走下去了。”
康大掌门这话甫一出口,便就勾起了包括六婆婆在内的袁家修士兴趣,老妇人眉眼一抬,给前者做好了捧哏,疑声问道:“此话怎讲?”
“袁夕月,并不是症结所在。”康大宝语气笃定,自信满满。
六婆婆自是听过“袁夕月”这个名字的,她看得场内不少费家后辈面上现出来了不同程度的艳羡之色,目中不满之色便又更盛一分,语气自也变得更不好了些:“那是什么?”
“事前小子也以为袁不文是为了我手中的袁夕月而来,以为他是不愿意放弃这个被护寺堪布钦定的明妃候补。
但今日小子亲见袁不文,与其谈过一番之后,便晓得袁夕月只是个名头,是两仪宗要袁不文替他们伐灭云威郑家的名头。”
老妇人想了一阵,缓缓点头,也接着说道:“是这道理,两仪宗对荆南袁家也未必放心,不然也不会给袁不文派两个监工过来。”
康大宝晓得老妇人这时候是在说两仪宗派到荆南的两名假丹丹主,便接口道:“若是两仪宗真想要管,多调拨几个假丹过来,咱们早就败回平戎县了,当撑不到这个时候。”
这话倒是说得有些直接冒犯了,六婆婆更为不喜,但也无从反驳,只闷声道:“你的意思是”
康大宝适时出声接道:“两仪宗厌恶州廷,也未必喜欢袁家。袁家一家独霸一州,却是在荆南深耕得太久了。”
六婆婆显是对康大宝的推论并不赞同,她摇了摇头,继而言道:“值此关头,两仪宗几位高修当不会如此不智。区区一个荆南州罢了,以他们的格局不至于此。”
康大掌门倒是也未反驳,毕竟老妇人所言也不一定是错。但六婆婆却又出声言道:“不过那袁不文当是应如你所想的那般,真有几分想要投奔州廷的细思了。却是扭扭捏捏,恁不爽利,心头多半还打着作壁上观的念头,”
老妇人说到此处语气一滞,盯向了康大宝的双眸,才接着将剩下的话念了出来:“这等人,最是不堪。”
“祖姑奶奶说得是。”康大宝瞳孔微缩,面色未变,恭声应道。
六婆婆见得康大宝反应稍有意外,随后便未再理,只是转而言道:“你当也能看得出来了,便是我们从京畿道一道奔赴云角州的这些州廷元从,也不能一概而论。”
老妇人这话说得隐晦,康大宝却是清楚其中意思。其实只他在荆南营中所待的这点儿时间内,便就不难觉察出费家与衮石禄并不是一路人。
衮石禄是一难得的纯臣,而在做纯臣的前提下,他也不介意与费家搞好关系,以此为自己宗族谋些好处。
而颍州费家虽说是与仙朝宗室最为信赖的几个巨室之一,但却不是匡琉亭的附庸。
双方的关系与其说是从属,还不如说是搭伙做买卖来得妥当。
费家在匡琉亭这位宗室俊彦身上下了重注,歙山堂便是外人能看得见的几样股本之一。其下头还不晓得付出了多少资粮,以供匡琉亭修行所用。
仅就以目前的形势看来,康大掌门觉得这却是笔不错的买卖。费家在将来,应能分到不少好处。
而以朱彤为的文官势力与上述两者都不尽相同。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从京朝阁部开始论起,以妫相等出身名门大族的朝官与大卫宗室,便是一种与合作相似的关系。
双方互相抱团取暖,使尽百般手段,以维护这个明面上还未分崩离析的偌大帝国。于此同时,双方却又相互提防、隔阂甚深,当真殊为诡异。
不过州廷的气氛却是无关紧要,毕竟三方的心思各异,但目的却是相同,都是想在这边鄙之地做出番功业,以此得到大人物们的赏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