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整肃分层教学改制求订阅(第3页)
是创伤外科急诊手术进步的一种里程碑式的突破,它不仅仅只是会惊动国内的一些创伤外科大咖这么简单。
它本来就足够高端,科室里的学生也好,本院医师也好,从头到尾地细致参与和接触了这个术式的研,那么他们所积累的底蕴,就是与其他医院的人不一样。
从相对最难的创伤外科急诊进而逐渐熟悉了诊治流程后,他们的积累和底蕴,一定会相对高于他们的同龄同天赋的人。
“可惜底蕴都是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的,我们也不能一蹴而就地给子业你提供最强的底蕴。”袁威宏的表情僵化后变得萧瑟起来。
李国华、楚老教授他们一辈,给科室里带来的底蕴除了全省创伤外科的前三之外,还培养了邓勇、董耀辉老教授这么一批创伤外科顶级的教授。
如果董耀辉老教授还在世,如果邓勇也没有“犯错”,如果韩元晓教授如今还在科室里的话,局面会相对好很多。
同样的,邓勇、韩元晓、楚老教授等人也培养了一批类似于袁威宏、陈芳、彭隆、张子曦这样的年轻一辈,只是大家都还没有彻底成长起来。
方子业算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异突。
“师父,没关系,路可以一步一步走。”
“我现在越来越认可之前李国华老教授对邓勇老师的‘处理’。”
“如果宋毅老哥没有气到段宏教授那边的话,几年之后,他的成就不会亚于师父您。”方子业一边说着,一边将茶壶和水杯倒扣。
等会儿用开水再烫洗消毒一遍就可以勉强用了。
“是啊,以前,或者说我没到现在的位置以前,我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底蕴和积累这个东西。”
“或者说,我都无法比较全貌地去理解这两个词的实际意义。”
“人才是最大、最猛的底蕴了。”
“而不仅仅只是课题。”袁威宏带头转身,一起来到了办公桌前,等着烧水壶里的水沸腾。
方子业道:“师父,资质是可以拉起来的,但经历过一个或者几个课题的牵拉之后,还需要一定的回馈时间。”
“回咀和消化是很重要的!”
“贪多嚼不烂。”
“外人可能觉得我与其他的单位合作新的课题是吃里扒外,是不懂得守护我们医院的利益,实则并非如此。”
“比如说手外科的刘煌龙教授,他就从来没有说过我不偏爱我们医院,因为我已经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医院,但这些好东西,需要消化,消化到精通,消化到引领一个专科、引领一个学科,甚至是一个短期的时代,未来的数年甚至十几年。”
“等消化成熟后,再去重新另外一个循环。”
“我们医院,目前,手外科可以依托一个微型循环仪,在全国站位至少十年,创伤外科依托毁损伤保肢术立足十五年于最顶级水平完全不是问题。”
“骨病科,依托于这种新化疗方案,引领三十年也不是什么问题!~”
“我们应该比其他医院消化得更快,以此为根基求变,而不是舍本逐末地去变动。”
“兰天罗做的事情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
举例兰天罗,袁威宏算是可以特别客观地去理解这一切了。
“子业,你的意思是,我们科室最近几年的大方向都不用更改?”袁威宏问。
“当然!~”
“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优化毁损伤保肢术,以此为根基,将功能重建术做好。”
“或者进一步地去拓展毁损伤保肢术的适合手术时间,甚至去探索非毁损伤保肢术的适应征,这才是我们该做的……”
“毁损伤保肢术只是保肢术中的一种分类。”
“骨缺损的重建术,那是同济医院擅长的赛道,我们去跟他们抢赛道跑,这是不理智的行为。”
“就好比,我们去与华山医院比骨不连的治疗,这也是不理智的行为。”
“要容忍别人比我们在一条赛道更加优秀,在保住我们的领先位的基础上,去分析其他优势医院他们立足的根本点,拆析他们的立足点,我们再去往前推进。”方子业道。
“要容忍别人比我们在一条赛道更加优秀。”袁威宏重复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