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不可名状不可言说(第2页)
当然,这些举动都是有中方人员“陪同”的。“哈喽,外国朋友!”大学生们向他们打招呼。
柯利达得意道:“我说了,他们会因为我们的皮肤,而对我们格外热情。”
然后,大学生们在国徽和红旗下,开始了训练。此时正值正午,烈日炎炎,几个白人很快被晒得头晕眼花,营养不良的大学生们看起来也不怎么地,一副随时要昏厥过去的样子。
他们每练习一段时间,就要休息片刻,喝自己做的便宜盐水。
柯利达派人给大学生送可乐,得知有人是“燕大学生”,他依稀记得,《出路》小说的作者余切就是燕大的。
“你们认识余切吗?”
“认识,我们和他打过招呼,他在燕大是风云人物,乐善好施,打牌总输钱,我们都喜欢他。”
柯利达说:“当然了,他的书都登上了外交桌……我现在问你们一个问题,完全是私人的,不要有任何的联想,我也希望你们能真实的回答。”
学生们答应了。
“——如果你们有机会去英国留学,你们去吗?”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去。”
回答的不假思索。这一批参与国庆的燕大学生是生物系的,他们在国内有点不好就业。
“你们是否愿意取得英国居住权,并在英国度过一生。”
学生们面面相觑,然而,大多给出不否定的回答。
柯利达非常高兴,因为这些学生们无比向往英国文化,这个样本对他有利。
他最后问:“假如你们生命的最后一刻,你们只有一次机会,二十二岁的约翰列侬给你唱一歌,或是余切和你打牌,他继续输钱,你们支持谁?”
回答的异口同声:“余切。”
那回答,简直没有丝毫的犹豫。
几个人全懵逼了:为什么?
学生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新的训练即将开始,他们告别了几位,继续在烈日下重复训练。
尤德,柯利达,巴特勒三人把这件事情写在了日记里。
他们各自都有话说。
尤德写:“如果在八十年代初拆除了九龙城寨,今天就不会使我们的外交官遭遇到这种尴尬,但这不能怪我,在我来之前,一切已经生,而我想要做些什么时,一切都来不及。”
柯利达写道:“是不是因为余切开枪打死了别人,而约翰列侬被开枪打死了,这使得中国人认为约翰列侬是个去地狱都霉的倒霉蛋,他并不吉利?”
巴特勒思考的最为深刻:“在那一秒是文化上的胜利,余切在他们这一代人是披头士一样的青年文学偶像。但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余切这样的人,还有比他伟大的多的人,这个名单数起来灿若星河……就是说,我们仅仅在物质文化上使得人暂时仰慕,而在精神上,还有很长的道路。”
“考虑到余切并不是一个会娶日本老婆,到美国旅居十年的疯子,他恐怕要更长久的施加他的文学影响。我对这样的人总是仇恨并且崇拜。”
“这样的人越多,他们就越骄傲。”
此时,这个铁娘子最信任的笔杆头,大英帝国离权力最近的人,忽然想起了“可口可乐”和燕大学生自制的盐水。
他最终在日记上写:“而且,当他们也人人喝上自己制作的可口可乐时,就是说彼此的物质差距都被拉平时,他们岂不是要反过来歧视我们?”
“那时,他们也许骄傲得要压倒我们。好在我今年四十四岁,在我有限的下半生里,尚且不用看到这悲惨的一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