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祖宗很牛逼(第4页)
扯犊子呢。
朱继元就走了进去,问:“老板要问什么?”社会福利什么时候这么好了?躺平竟然这么舒服,衣服脏了都有人给洗。
姜宁一边点头,一边问情况。
仔细一查,银行都傻眼。
姜宁深表怀疑:“毛线,这年头乱认祖宗的还少吗,谁不想在脸上贴金。”
姜伟可算找到机会,果断嘲笑他:“你这不学无术的家伙,让你不好好学习,连自家祖宗是谁你都不知道。封神演义虽然是神话小说,但里面的历史背景却不是杜撰的,好多人物都是历史名人,姜子牙本名姜尚,辅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咱们老家是冀城,还有个祖宗你肯定听过,三国时期的蜀国名将姜维就是咱们的祖宗,姜维是姜子牙的51世孙,咱们是姜维的59世孙,你竟然连祖宗都不认,真该拉去浸猪笼。”
不得不出来谋生路。
路上车比较多,话说今年的北安人好多都没有出去,二场的工程太多了,能在家门口打工没人愿意去外面,不像往年过完年路上冷冷清清的看不到几个人。
朱继元道:“扶什么啊,扶了多少年了还那样。”
到了城东的平房区,把车停在巷子口。
又看了另一个孤寡老人,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
下面的人什么情况,大姨父最清楚了。
没让两人开车,让了了姜伟的大路虎。
国内的老板似乎没耐心,不像老外那么死心眼,遇到点困难就卷款跑路,各种骚操作也多的让人眼花缭乱,就像这次的这个,把能抵押的全抵押了。
姜宁不懂这些,就只能听着。
去后院看了看,还喂了头猪。
这情况让姜宁有点麻爪,这不是扶贫问题,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估计没几年好活,扶什么贫,这特苗的要解决的根本就不是贫困问题,而是农村老人养老问题。
姜宁只得回趟小区,去了大伯家。
只有他一脸的懵逼,摸不着头脑。
姜爸也不开车,老哥三和姜华挤在姜宁的车上。
北安农村的人不多,大多数都进城了。
朱继元道:“有个两三户吧,要么是孤寡老人,要么儿子败家,剩下的我觉的没有真困难的,有几家儿子光棍,看着挺困难,其实存款不少,这么多年养羊没在城里买楼房,也没在城里供学生上学,农村消费又不高,一年就算存两三万,十几年也攒了好几十万了,只不过这年头会哭的娃娃有奶吃,装穷有好处,所以那帮人见了谁都叫穷。”
姜宁出来打电话的,姜伟也跟着出来了,打完电话问姜伟:“到底什么情况,太爷爷是从冀城那边过来的?看样子你们好像都知道,就我不知道。”
姜宁纳闷:“哪的本家,西疆二爷爷那边的过来了?”
客套了下重新落座,大嫂子孙梅给他倒了杯茶。
最小的65代,整整七代人。
姜宁让人过来一趟,陈学峰就打电话。
姜家也是农民,但不是世代农民。
姜伟咂了咂嘴,道:“这两人三年前就来过,大概就是你回来的那一年夏天,具体我也不太清楚,他们跟老子聊的,我那阵子忙,也没心思多问,只知道他们是过来寻亲的,听他们说太爷爷是战乱年代活不下去从那边跑过来的,冀城那地方太穷,我们小时候还有那边的人挑个担过来走街串巷的卖些针头线脑小玩意儿,你应该有印象的!”
老太太不愿意进城拖累儿子,一个人待在农村种点菜,也没什么钱,好的一点是,待在农村也不花什么钱,粮食是自己种的,菜也自己种的。
“你好你好!”
朱继元走过去坐下,坐在孔芳菲的斜对面。
两人五十岁左右的样子,看起来不像是劳动人民。
朱继元点着头:“是的。”
姜宁想着就有点乐:“太爷爷给力啊,这辈分是真大,搞的咱都成爷爷辈了。”
三月十五,县里召开了一个扶贫专项会议。
村干部抽着烟,说:“老板,你也看到了,乡下就是这个样子的,咱说点实际的,你与其给他们安排工作,还不如给点钱就完了,这样你省事,也不用麻烦了。”
陪着两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