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第21页)
沈青越干脆在自己的?日程里加上了每天到村子里八卦的?时间。
村子里的?人对他?还是挺好奇的?。
天天上山的?小孩儿?们嘴里经常挂着沈先生?,但挂的?不是沈青越画的?画好看,就是沈先生?讲的?故事有意思,要么就是沈先生?表扬了谁,分零食给谁,或者每个草市必有的?固定项目,沈先生?赚了好多钱。
再有,就是沈先生?不会做饭、沈先生?不会洗衣服、沈先生?怕虫子,沈先生?怕老?鼠,沈先生?怕蛇……
再再有,就是在山上交菜、交药材,接孩子、送孩子,和沈青越有过交集的?大娘大婶们对他?的?评价——沈先生?真?好看。
再多的?,就没什么了。
一点儿?都满足不了村里人的?八卦之心。
尤其是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爬不上山的?老?头老?太太们。
他?们中有很多一辈子没进过县城,人生?的?活动范围就是本村和走亲戚能到的?村。
男人们好歹还能赶赶草市,去码头干活,女人们,很多人最远的?范围不是娘家,就是到山阳镇。
一辈子认识的?也就那么些人,加起来可能还没沈青越的?中学人多。
他?一下山,马上就引起了村里老?太太们的?注意。
外边来的?,新?鲜,年?轻,好看的?小伙子。
谁不想多看几眼?
树荫下编草鞋、编扇子的?老?太太们和纳凉聊天的?老?头们见他?闲溜达,都乐呵呵和他?搭话。
沈青越拐个小弯过来,混到了一个厚墩墩的?麦秸绳编的?坐垫儿?。
半天过去,全村人都知道了沈先生?现在不考虑人生?大事,没有成亲找对象的?打算。
等他?们八卦够了,沈青越也开始问起村里各家田地的?情况。
这一问可把大伙儿?问得?唉声叹气的?。
他?们这儿?地少,精耕细作,一年?一亩地能收三石多粮食。遇到好年?景就多点儿?,伺候好了说不定能有四石,遇到坏年?景,能落两石就不错,说不定还会颗粒无收。
大虞从建国到现在,已经近二百年?,别处他?们不清楚,但是山阳镇和附近几个挨着山的?镇都是地少人稠。
他?们村里,家境好的?,一家能有二三十亩地,家境差点儿?的?,一家就四五亩,仅够个温饱。
若是一家连三亩田都没有,那就要挨饿了。
姓姜的?人家基本都是种地的?,有当?年?祖上搬迁过来时买的?,也有定居下来后一点点开荒开出来的?。
而姓江的?,大多还是靠山吃山,每家都没多少地。
只?不过茶园流行起来后,宝峰县有钱人家都快把山买光了,打猎都快没地方打了。
“咱们这儿?还算好,伏蟒山高,兴许是不好种茶,我姑娘婆家那边儿?,山都叫那些有钱人给占啦,他?们捡个柴都不方便。”一个老?太太抱怨。
其实他?们也不方便。
不过他?们村离县城远,一小半人又是猎户,买了他?们山头的?大户人家一年?也来不了几趟,他?们该怎么进山还怎么进山。
再之后,这山就卖给了韶家,当?陪嫁到他?们村来。
再再之后,就是到姜竹手上了。
沈青越听懂了,更早买了姜竹家山的?那家人,根本就拿村里这些猎户们没办法。
离城远,又不能种茶,派来人多了不划算,派来人少了看不过来。他?们买是买了,村里人照样?当?野山用,该打猎打猎,该砍柴砍柴。
他?暗戳戳地想,穷山恶水出刁民啊!
难怪那家这么利索就卖了,这山要不是落在姜家村自己村里人手里,管你地契上名字是谁,说不定他?们现在还照样?当?野山用呢。
反正离得?远,官府也不能天天上这儿?来管。
若是座茶山还值当派个管家,只?长着竹子和树,还真?不值当?置这个气。
要是一直都是这样?的?,也难怪他?们对姜竹大嫂不许村里人上山怨气那么大。
说不定江家人从前?一直在这山上打猎,山归了姜竹他娘之后才慢慢不上姜家的山的?。
要是这里从前?祖祖辈辈都是江家人的猎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