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00(第22页)
菜和干菜也有人买。
冬日能吃的?蔬菜就?那些,村里山货种类比城里还要丰富些。
借住的?书生们不少都是在房东家买,有人还买了一罐子咸菜。
从前不关?心这些的?书生们瞧见别?人都一堆一堆地买,看着看着忍不住也开?始跟着买。
还有人凑热闹,跟着村里的?孩子们一起跑去竹林里挖冬笋。
小孩儿?们是想?吃冬笋炒腊肉,他们则拿回家当礼物。
求学出?门好多天不回家,瞧,回来他们带上?了亲手挖的?冬笋!
第198章冬闲
闹哄哄的人群散了,村里也正式步入冬闲。
没了这群花钱主力?,好些铺子都可?以暂时收摊,等明年书院复学再开?张。
村里一下子清闲下来,家家户户都不怎么适应,串门?聊天的都要想一想往年这时候他们是怎么过的来着??
半天过去,大伙儿都开?始盘点起自家仓库看看够不够过冬了。
往年,粮食不够他们想到的就是精粮换粗粮,或是趁着?土地还没上冻,赶紧再去挖些冬笋,找些不苦能吃的野草根晒了磨粉。
今年,买!
粗粮够吃,还能再买些精粮回来。
好些人家数了数忙碌一年攒下的钱,大大方方拿出几?十文让去买肉、买豆腐。
这个冬天,每家都不缺被褥,冬衣不是太足的还找邻居、亲戚商量着?要不要再搭伙上码头买布去。
那边的布料便?宜,就是一次至少得买半匹,一家用不完,得找人凑凑。
这家听说要去买布,那家也琢磨着?上码头去买粮食,姜望南说最近码头有粮商过来,零卖价和镇上差不多,买多了能讲价,种类也多。
不想往码头跑的就托姜望南帮他们捎一些,姜望南按镇上的价卖给他们,自己?还能赚点儿钱。
姜竹也在码头买了些本地不常见的粮食,他不用按零售价,拉上姜树,凭姜树那身衣服,买什么都能按批发价算。
左买点儿,右买点儿,姜竹每天往家囤点儿东西,储物间里过冬的东西越来越多,有一天他还弄来几?个柚子。
说是商船从南边弄来的。
姜竹从前没吃过这个,也不知道沈青越能不能吃,先买了十几?个让家里亲戚和赵先生、曲学博、贾文彬他们都尝尝。
他只知道南方是衢国,也不知道衢国到底有多大,回来一问才?知道,贾家都没吃过柚子,倒是曲家和赵先生从前吃过,不过他们老家也不产柚子,还是年节上供时候才?买一些。
这年代的柚子远没沈青越吃习惯的好吃。
果肉小,还酸,味道偏苦。
不知是品种、产地还是培育问题,不过别人都觉得挺好吃的。
虽然不是故乡的物产,赵先生他们还是很喜欢。
姜竹奶奶也很爱吃。
就是她嫌柚子皮厚,论个买回来那么大一个,拆开?就这么点儿果肉,越剥越觉得花了冤枉钱,老太太嘀咕这果子长得不实在。
瞧大家都喜欢,姜竹又买了两筐回来,给作坊所有人每人都发了一个当年礼。
下雪那天作坊也停工了,只是零碎的东西多,又收拾了两天,算完工钱才?正式放假,发柚子这天,都是临时喊人来领,村里人又看了好一阵儿稀罕。
“这是果子?咋瞧着?像个瓜呢?”
几?人还凑在一起研究这东西该怎么吃,只听作坊一个大嫂“啊呦”一声?,骂道:“还没拿回家呢你就给我啃了?”
他们转身一瞧,原来是那家小孩儿听说是果子,想尝尝是什么味儿。
他娘还想着?这是个稀罕物件,留着?上供摆盘呢,赶紧从他怀里夺过来,定?睛一瞧,得,连个皮儿都没坏!
众人愣了愣,哄堂大笑。
全村都知道了南边有种好看好吃但长得不实在的果子叫柚子,抱着?啃几?口都啃不破皮。
外村四个篾匠那份儿,是姜齐替他们去送的,送过去还得教他们怎么剥,省得他们当菜给切了炒了,或是跟村里小孩儿似的不知道怎么下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