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郭凡的感悟(第1页)
“我们总把《阿凡达》的16oo个特效镜头当做准入门坎,但真正限制创作的,是连5oo万人民币投资都不敢尝试闭环叙事的胆怯。”
郭凡拿自己执导的《源代码》举例:“通常我们都认为a级大制作是好莱坞的代表,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但我们不要忽略了,当我们震惊于《阿凡达》惊人的3d效果,痴迷于擎天柱的威武时。
好莱坞的创作者们能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来征服观众,而这些故事通常不需要很大的投入。
比如《源代码》,影片的制片成本是4ooo万美元。如果放在华语电影圈子,我认为6ooo万RmB就能搞定。”
郭凡继续说道:“实际上,因为不自信,因为想象力的匮乏,我们的创作者给自己设置了限制。
我想起某个阴雨绵绵的下午,当《源代码》的灯光组用两盏Led平板灯和镜面不锈钢板就完成量子舱的全部布光时。
制片人刘骥突然跟我说,这不就是国内横店经常用的方式吗?”
郭凡的话让参与这场讨论的嘉宾们若有所思,他的话得到了认真的对待。
看着仔细思考他的话的电影从业者们,郭凡突然明白小吉伯特对他说的自己需要名气和地位到底是为什么。
这不是为了自己的权势,而是为了让自己说的话从此不再被人所忽略。
别小看这其中的差别,如果想要改变华语电影行业,这点很重要。
郭凡继续分享自己的经历,他说道:“我和《黑洞频率》的编剧托比·艾默里奇聊过,至今他的工作室里还挂着《黑洞频率》的原始创意板。
这部电影得到了小吉伯特导演的大力夸赞,认为这部电影是小成本科幻电影的典范。
我现创意板上密密麻麻贴着三百多张便签纸,记载着从祖父悖论到电视机显像原理的各种推演。
为了验证这种推演,托比·艾默里奇甚至请教了量子物理学家,这不是为了增加噱头,而是为了让角色的逻辑自洽。
我曾经就这个想法和国内的投资方聊过,得到的回复是:观众看不懂这些,多加点爱情戏就好。
这也就是不论我们拍什么,爱情总能占据最大的篇幅。而好莱坞则百花齐放,爱情、亲情、友情,包罗万象。”
这时候有嘉宾站出来提问:“郭导,你曾经在小吉伯特导演的剧组工作过,你能说说里面的情况吗?”
说起这个,郭凡就有话题聊了。
“我可以说,那里是世界上最好的剧组,有最棒的人在一起工作。他们在小吉伯特导演英明的领导下,制作出一部又一部精彩的电影。”
说着,郭凡还展示了《黑暗骑士》里蝙蝠战车的内部空间的一些照片,包括一些参数什么的。
这些在影片镜头之外的地方依然仔仔细细的展示出来,没有因为镜头照顾不到而敷衍。
“细节,对细节的追求是小吉伯特导演多年以来站在世界之巅的原因。”
说到这里郭凡也有些自豪:“我认为,最大的差距不是工业上的差距,而是来源于人。
但随着时代的展,有朝一日我们也能拍出好莱坞大片,并且比他们拍得更好。”
这场远在中國的大学生电影节上的讨论事后郭凡还和小吉伯特说过,小吉伯特听完也肯定了郭凡的想法。
先不管对不对,至少能走出个路子来。回到好莱坞,在《阿凡达》狂砍各种纪录的时候,上映第三周的《盗梦空间》继续创造良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