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义教(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七月下旬,江童跟随一个公益组织去西南部的一所小学义教。

从大二开始,韩杨每年夏天都会跟着这个公益组织去义教。江童听他说过不少相关事宜,一直对此很感兴趣。

韩杨这次没来,他不小心崴脚,需要静养一段时间。不过江童再次见到了他的妻子,那个漂亮的英语老师阮晴蓝。

江童从车站下来又直接坐上大巴,好几个小时后,大巴最后停在一栋三层小白楼。

阮晴蓝说这是当年参加过义教活动的女生开的一家青旅。宿舍是四人间,江童和阮晴蓝选择在同一间,还有一个大二的学生夏夏。支教队伍来之前有一起培训过几次,虽然不算熟络,但基本上能认人。

夏夏很热情,主动地和江童她们聊起天。她也是北城的大学生,在网上刷到过公益组织的推文,所以积极报名参加。她很高兴能通过面试,这次支教主要负责语文教学。

“巧了,语数英集齐在我们这间。”阮晴蓝笑了起来。

她们简单收拾一下行李就下去吃饭,青旅老板给支教队伍准备了一些当地的特色菜。江童除了一道凉菜不太能接受,其他觉得味道还不错,她想着起码不用担心水土不服。

青旅在楼顶有晾衣区和休闲区。休闲区摆放着几张桌椅,彩色灯带一闪一闪地亮着。江童晾完衣服后看见没人上来,她坐到椅子上给苏嘉淮打电话。

“你在那边还好吗?”苏嘉淮关切地问。

“挺好的,饭菜也吃得惯。宿舍比我想象得好太多,是一间青旅。老板每年都会参加义教活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教育。她是个心理咨询师,平日里经常免费给留守孩子们提供一个秘密的沟通小天地。她真的很了不起。”江童赞叹不已。

“我还和晴蓝老师在一间宿舍。我才知道晴蓝老师和韩杨哥是在参加义教活动认识的,没想到他们会再次在明城相遇。”

苏嘉淮不由得嘴角上扬,他和江童也是在明城相遇的,他俩一定也会有个不错的结局。

“这里的星星好多,我只有小时候才见过,后来空气污染都看不着这么多了。”江童觉得很无奈。她想拍下来给苏嘉淮看看,但是发现像素不行,拍得不好看只好作罢。

两人聊着天,江童后知后觉地发现被蚊子咬了几个包:“苏嘉淮,我准备下去了,好多蚊子。明天要早起。”

苏嘉淮眷恋地和她说晚安。

支教小学墙体外面看起来很老旧,不过教室应该翻新过,天花板还很白,木质课桌椅子也还比较新,黑板旁还装上了多媒体设备。

江童最后被安排负责五六年级的数学。得益于在实践部参加过的义教经验,她觉得自己应该能适应这里的教学。

孩子们大多数都挺天真淳朴的,他们不是第一年参加这种活动,面对每一年都不同的老师,依然充满着好奇。

江童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他们还很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这给了她很大的信心。随着慢慢熟稔起来,江童也越来越喜欢这群可爱的人。

“苏嘉淮,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给我写小纸条,说喜欢我。”江童把这些纸条好好地装在精美信封,这是关于义教的美好印记。

“不过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家。晴蓝老师说以前这里更加落后,人们都争着走出去。随着修路这边的旅游业慢慢发展起来,也带动了其他产业。但是等到人们愿意留下来建设,估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就是可怜了这些孩子。”江童只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希望能给他们种下一点知识的种子。

“苏嘉淮,这里也有成片的稻田。没课的时候,我很喜欢和夏夏或者晴蓝老师一起去看风吹稻田,空气中还有淡淡的稻穗香。再过不久,它们就可以收割了。”江童摩挲着尾戒上的茉莉花,“苏嘉淮,还有十天我就能见到你了。”

苏嘉淮听着她的碎碎念,心中暖洋洋的,同时也被强烈的思念占据:“江童,我很想你。”

“我也是。”江童瞬间回答。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苏嘉淮天天在日历上打着叉,等待她回来的那一天。

江童的生活忙碌且充实,觉得时间过得还挺快。

有天江童下课发现有个女生一直站在学校围墙地看着教室上课的人,眼神里充满羡慕。她一开始以为女生只是好奇,结果女生过了很久也没走,最后蹲在围墙上掩面哭泣。

“你也想上课吗?”江童等她情绪恢复的时候,走到她旁边问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