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易中海没了(第2页)
这一两年卫生部的工作重点儿已经略微向农村倾斜了。
除了允许城市附近的公社社员进城看病,还大力推行农村巡回医疗制度,就是利用节假日、星期天的时候让城市里的医疗团队到农村进行巡回医疗。
就拿六院来说吧!
单单是李平安就多次带队到乡下公社进行巡回医疗,到过多个公社,甚至还到过田间地头和社员们一起参加过劳动。
李林、姜山虽然退休了,但依旧是多次跟着李平安到过乡下公社。
在培养农村医疗人才方面卫生部也是不遗余力,卫生部先后选取了16所中专,56所五六年制的大学医学专业培养农村医疗卫生员,甚至将五六年制的学制改为三年制。
其中有十六所中医学院向农村招收卫生员。
在京城。
六院等几所医院也开始面向农村卫生院招收学员。
经过老院长的推荐,六院还担负起了招收附近公社卫生员到医院实习的任务。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
这些学生可以从城市来,也可以从公社来,最终还是要回到公社去,拿公社的工分,不用郭嘉薪。
这些到医校、医大进行进修的农村卫生员大多都是层层推荐的,不用参加高考,算是一种特招,其实也是一种双轨制。
双轨学制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的一种形式,包括两个并行的轨道。一个是普通教育轨道,包括大学和中学。
另一个是职业教育轨道,包括小学、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这两个轨道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当时公社的卫生员医术残次不齐,基本上是能治小伤小病、女卫生员能够进行助产就行。
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这些卫生院的医术普遍提高了不少。
六院开始接受城外公社过来实习、培训的卫生员。
当然。
对这些卫生员的培训和何雨水这些大学生不同,最长的也就半年,最短的两三个月,帮助他们提高医术,让他们能够应付一些小病就行。
若是遇到重症是可以送到城里医院治疗的。
前来培训、实习的医生伙食都有当地公社负责,到也不会给六院带来多大的负担,相反,那些卫生员虽然理论知识不多但是动手能力特别强,大多数时候还能给六院医生很大的帮助。
李平安倒是愿意接受一批一批的学员,六院医生也愿意教他们。
来六院实习最多的人都是在乡下公社负责接生的女卫生员,在接生方面他们的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相当的强,她们主要是学习在生产的时候如何应付一些突状况,比如说产后大出血等,还要学会一些基础的妇产科手术。
过来培训的中医其实水平不见的就低了,有很多还是家传的医术,这些人手中甚至还可能掌握着不少疗效非凡的中药方子。
李平安建议王淼、周景等中医多和他们聊聊,虽然说这些人是来六院进行学习的,但真要理论起来,王淼等人可能还真没人家的经验丰富。
赵芳和袁成两个到六院找李平安,说是他们公社有几个卫生员想要到六院进行培训。
到京城医院进行实习、培训是有名额的,公社的卫生员不可能一股脑的都过来。
赵芳所在公社就有很多没被选中的,这家伙和儿子商量过后就和公社领导说她认识六院的院长,可以让公社的几个卫生员都去六院参加培训,要求就是她进城的路费要报销,还有就是要给她们母子多记一些工分。
公社领导同意了。
对公社以及卫生员来说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公社可以多得几个医术高明的卫生员,卫生员则是可以趁机提升自己的医术。
为了能让卫生员提升医术,公社甚至愿意负责卫生员到六院培训期间所有的花销还会补给她们不少的工分。
赵芳母子想的很简单。
李平安在六院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只要他答应自己所求之事基本上就板上钉钉了,到时候就能得到不少公社领导承诺给的好处。
李平安摇了摇头说道:“这怎么行?规矩就是规矩,不能破坏,而且我们六院能够培训的卫生员是有限的,我们接收不了你们公社的那些卫生员!”
虽然多接收几个卫生员未必就会妨碍了六院,但李平安依旧是拒绝了。
出乎意料。
赵芳并没有死缠烂打,而是转移话题说起了易中海的事情。易中海到青藏高原工作之后就出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