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章 各有心思(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李母也是个挺通情达理的人,儿子救人是自愿的。她也没有什么可怨恨的地方。周母觉得这家人不错,以后当个亲戚来走动也行。周母觉得李母憔悴,看望了一次之后没多久就又来了,给拿了点白糖和鸡蛋。在这个年月,这都是好东西。李母还沉浸在丧子之痛中,李向南年纪小,也没有那些花花肠子。但是顾家老二的媳妇起了心思。周父是个当官的,周母也有工作,是供销社的售货员,儿子又当兵了。这条件绝对在这十里八乡都是能拿的出来说道的。她家三姑娘今年18岁,这不正好是说亲的好年纪吗?顾德忠的大儿媳妇儿张杏儿,是个心思多又爱占便宜的。顾老二媳妇就找她帮忙。现在,家里李向南开学念高一,顾翠华念小学五年级。为什么顾翠华明明比李向南大却念的年级低呢?李向南一上学就是从四年级开始的。顾翠华是脚踏实地一年一年念上来的。这不就才念五年级了。那个时候孩子普遍上学都晚。顾翠华这样的才是正常的。剩下两小的,一个7岁,一个6岁。家里的负担多重啊!张杏儿是一心想分家。要是分了家,他和男人两个人挣工分,就养一个儿子,日子得多痛快呀。顾二伯娘就许诺张杏儿要是把这件事情说成了,她给20块钱的谢媒礼。另外还想办法帮她分家。所以在周母又来的时候,张杏儿就提起这事儿。说话就有些挟恩图报。“……我弟弟可是拿命换了你儿子的命,你就拿这点东西上门,能顶得上一条人命吗?”“要真想照顾我们家,那就动点实际的……”周母听了这话很不高兴。“这份恩情我肯定记得,要是绣花妹子有事,我肯定帮忙。要是绣花妹子想要钱,只要我家拿得起我也出……”李母当时就不干了,她儿子是光荣的烈士。她可不是拿着她儿子的命来换钱的。周母听了这话,心里还好受些。张杏儿仗着这不是自己的亲婆婆,也没搓磨过她,她真是不怎么害怕的。她觉得李母不磋磨她,因为她是后娘。顾家老太太,老头还都活着呢。顾家妯娌好几个都看着呢。李母不敢。所以她多说点话怎么了?张杏儿:“娘,你这话说的,好像我是拿二弟的命换钱似的。我可不是这意思。我看你和周姨也说得来,我寻思着不如咱们做亲戚!周平老弟不是还没结婚呢吗?我听说还没对象呢!我给介绍个对象呗!就是我堂妹,今年十八,长得可水灵了。人也能干。这事要是成了,咱们两家就是亲戚。二弟是为了救周平牺牲的,现在让周平娶了二弟的堂妹,他好好照顾堂妹。这多好啊?”李家的姑娘要不就是嫁人了,要不就年纪还小。张杏儿说的堂妹是指顾家二房的姑娘。因为顾家两个适龄的姑娘,一个是这个堂妹,再一个就是顾翠华。二房的这个18岁。顾翠花17岁。李母的身子从儿子牺牲了就一直不好,被张杏儿这么一气差点没晕过去,哪还说得出来话呀!周母当然是不怎么愿意的。她可以在公社里给儿子找媳妇儿,甚至是县里。可是她看见李母这个样子,没敢多说话。她可不想把烈士的母亲气死了。张杏儿把话说的含糊不清,是故意的,其实就是想让周母误会。现在周母真误会了。以为张杏儿口中的堂妹是李向白的亲堂妹呢。她不同意,也没直接拒绝。反正那一天闹得挺不愉快的。周母走的时候,张杏儿还追着她问:你不说向白的恩情你们记一辈子吗?这让你儿子和我堂妹处对象,咱们做个亲戚。你怎么就不吐口呢?当时李向南和顾翠华都没在家,不知道这事。等回到家的时候知道了这事儿,谁都不高兴。李向南觉得这太侮辱他哥当初救人的初衷了。而顾翠华的心思比较多。她在爹娘面前扭捏了半天,最后说出来。她今年也17了。要是和周家做亲戚,怎么能是他堂姐呢?顾父当时确实挺生气的,但是听了顾翠华的话,他心动了。周家的条件可真是打着灯都难找。凭着他家欠着向白的恩情,也会对翠花好的。李母这个后娘还是很心软的。对顾长民和自己亲生的李向北真的是一样。顾翠华平时也听话,她也不讨厌这个姑娘。顾父不太注重孩子上学的事。李母肯定是要送孩子上学的。所以李向南上学了,一样也供顾翠华上学了。顾父的话:我知道你都把孩子们当亲生的。,!我也是。长锁结婚花多少钱,向白结婚也没少他的。翠华也到了该说亲的年纪。周家这样的条件不好找。要是没有向白这个事,人家肯定看不上咱家。现在我想着为了翠华的将来,要是能试一试的话咱就问问……李母这时候有口说不出,顾父这是想用他儿子的命换来的恩情,给他姑娘换幸福。在顾长锁没结婚之前,她这个后娘还真挺好当的。这些孩子都不淘气,不讨厌,不顶嘴。顾翠华知道干家务,知道照顾下面的弟弟妹妹。这个孩子要是有个好前程,她也高兴。而且,啥恩情不恩情的呀?周家想着你,就来看看,人家不来你还能去上门讨要呀?周母一直把话说的很客气,但是那个人一看就不是和他们这些农村妇女是一路的。她以前真没想到,顾翠华这个丫头的心还挺大的。她这是想攀高枝,难道她就没有想过攀高的日子会不好过?向东在村民的眼里看着是高嫁的,羡慕的人很多。农场的人家条件肯定比村子里好。可向东嫁的也是老百姓人家呀。她男人还有一点缺陷。所以说到底,向东也没有高攀什么。他爹和顾翠花都想过富贵日子,就没想过那富贵日子是天下掉下来的,是那么好过的?要是这是自己的向南,她肯定不要向南这么做。李母真是长叹了一声。“周家是个啥条件咱们都清楚,咱这样的人家配不上他们。张杏儿今天提的这个事儿,我当时差一点没气死。话都没说出来。这是谁给出的主意,我闭着眼睛都想得到!那她就是做梦呢!如果周家大姐要是下回还来,有提这事儿的意思,我就试着问一问。这事儿得要人家自己愿意,携恩图报的事我不干。要是人家不再来了,或者来了之后什么也不提,我可真是没脸问。你别说不是我亲生的我就薄待了。这事就是放在向南身上,我也张不开口。也就你顾家二嫂有这个厚脸皮。张杏儿这个不要脸的糟心玩意,我现在身子不好,我不跟她计较,等我养一养的。她真以为我这个做后婆婆的拿的没招是不是?我这些年做的哪一点差了?你说我管不管得着她?”顾父:“你是做婆婆的当然管得着。你该给她立规矩就立。”…周母第一次来的时候,是相南先进的屋。她自然就和周母介绍自己的女儿,说这孩子还在上学,开学就念高一了。随后进来的是顾翠华,这孩子比向南大三岁也在念书。顾翠华还在念小学的事情,就被李母给隐去了。周母肯定想不到顾翠华比向南大,却还小学没毕业呢。人家那家庭找一个小学没毕业的?等知道了这事的话会怎么样?李母觉得要是为了顾翠华的终身幸福着想,就应该把这件事情说了透。可是说透了,要是人家嫌弃的话,顾翠华和他爹是不是会恨自己?那可真是好心当了驴肝肺了。李母到底是心善的人,她就问一问顾父,这事说还是不说。顾父当时就不让提这事儿……这些事全在原主的记忆里。原主对这个父亲还是挺尊重的。但是李向南真的不这么想。就这一件事,她就觉得这个继父挺恶心的。张杏儿真是一心想促成这事,第二天就撵到公社去了。跑到那儿去嚷嚷要和周家做亲戚。周母因为不愿意,表现的就挺生硬的。张杏儿的话说的就很难听。说周母就是说好听话,人家救了你的儿子,想跟你家做个亲戚都不行。人家的姑娘是长得不好,还是缺胳膊少腿啊……让张杏儿这么一闹,好像周母真的忘恩负义似的。周母一看实在是躲不掉,就来找李母了。李母当天让张杏儿这么一气,觉得自己应该挺起来了,赶紧养好身子。人有精气神了,养病就好得快。周母来的时候,把事情一说,总算她挺住了,没又气倒了。李母明确的说他儿子姓李,他堂妹也姓李。要说是姓顾的,也就她养大的这个顾翠华,跟向白的亲妹妹差不多。他们是打着自己的旗号讹人呢。现在自己的身子撑不起来,等自己再好一点了,肯定到供销社去给周母证清白去。到那时候她也肯定收拾自己家的这个败家的媳妇儿了,还有她的妯娌。李母也把家里和他们的亲戚关系同周母说了一说。:()穿书七零:意外之财让我富的流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