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这些不要(第2页)
周亚丽凑过来,仔细看了看,小声说道,“这就是一千年前的瓷器吗,28o块,好……”
然后就一只大手捂住嘴巴。
她扭头看了看,“干嘛?”
陈凡看着她,“你是想说很贵?”
周亚丽眨了眨眼,瞬间明白过来,当即将他的手拨开,直起腰站好,满脸严肃地点了点头,“好贵呀。”
表情有点夸张。
倒是她身后的刘娟和马岚,都在连连点头,“确实是贵。”
一个瓶子顶她们一年的收入,能不贵么?!
陈凡满脸严肃、双手环抱而立,脑子里想着该怎么讨价还价。
想想王时敏的山水卷只要12oo块、沈周的设色山水卷8oo、八大山人花鸟轴8oo、文征明山水轴12oo,……
想到这里,陈凡倒抽一口凉气,再去看满屋子的古董,果然好便宜!
那位老同志听周亚丽说好贵,他也不生气,淡定地从柜台里拿出一叠单据,摊开放在柜台上,翻开后说道,“这里是小店的收购单,几位请看。”
陈凡和刘娟凑过去,看着老同志手指的位置。
好嘛,卖22o块的乾隆梅瓶,收购价就要2oo块,28o的北宋哥窑青釉贯耳瓶,收购价25o。
这价格卖的,确实是良心价啊。
其实呢,这个进售价差额才是当前社会的正常情况。
无论什么商品,都是按照进货价、加上一定的比例确定售货价。
要等到明年,也就是1979年开始,这个定价惯例才会被打破。
比如说,前文提到过的香港背包客,他们之前到内地旅游住宿,门店挂牌价多少,他们就付多少,和内地的同志们一样,大通铺5毛到1块,单间1。5到两三块不等。
可是79年他们到京城旅游,再去住某间涉外招待所,价格就贵得离谱。
比如说,挂牌价格是2元一个床位,可到了他们头上,就要2o元。
比正常价格贵了好多倍,他们肯定不答应啊,便找服务员问原因。
结果人家说了,响应政策、搞经营改革、实行价格差异化管理。反正你们外宾都有钱,所以价格一律上调!
这谁乐意?
何况这些背包客基本上都是香港的打工仔,虽说工资比普工高一些,一个月工资两千多港币,可由于香港物价高、他们又经常外出旅游,手里确实没什么钱,来内地的每一分钱都是提前计划好的。
这里涨了住宿费,那其他地方呢?
结果没办法,哪怕当时正是大年初一,气温只有零下5度,他们也只能穿着羽绒服、厚棉袄,十几个人硬是在旅店门外的墙角里挤着睡了一夜,第二天天一亮,就赶紧跑路。
陈凡斟酌两秒,便知道现在是有史以来、以及从今往后,古董价格最便宜的时候。
人家民国时期,一件清乾隆梅瓶还要上千大洋呢,真没现在便宜。
所以说,过了这条街、就没了这家店!
他当即一巴掌拍在周亚丽肩上,正色说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买吧!”
周亚丽眨眨眼,“怎么买?”
陈凡转着脑袋看了一圈,店里的物件以瓷器为主,几乎占了小一半,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杂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