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这竟然真的可行(第2页)
现在进行下一步‘氢弹电池技术研究’,也要带队过来听一下原理,也让其他人帮着判断,技术上是否真的可行。
虽然不看好,但万一呢!
氢弹电池啊!
有这样的技术,国内就可以成为天空的霸主,以此还是支持航天取得更加重大的突破。
不管是航空还是航天,未来都不再会有对手。
这样的愿景下,即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来看看。
李老师带来的人员,大部分都会参与会议,但他们并不是实验的参与人员。
实验的参与人员中,主要分成了两队人。
一个就是宋保国的队伍。
另一个就是佟智国以下,以吕崚为的基地实验人员,其中一小部分是佟志国团队的原班人马,剩下则是来自其他机构,被科技工业局征调参与实验的学者。
佟智国就不能归属到‘两个队伍’中了,因为他是实验的负责人,职位还在宋保国、吕崚之上。
在会议中,佟智国也是和李老师坐在一起的。
然后,才是宋保国和吕崚。
两人正坐在一起。
来到基地半个月时间,宋保国和吕崚交流不多,一则后者总是忙个不停,二则,双方的研究也没什么共通性。
现在坐在一起等待会议,宋保国也忍不住问道,“吕教授,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具体的研究,你们知道吗?”
“能透露一下吗?”
吕崚疑惑的看过去。
宋保国左右看看,小声说道,“据说,有风险?是要约束氢弹?”
吕崚想了一下,摇头道,“具体的实验原理我也不清楚。”
“会议马上开始了,张硕院士应该会讲。”
“不过,我们的研究一直风险很大。”他说着带着骄傲翘起嘴角,“比如,有一次实验,就生了大爆炸,非常危险。”
“但是,没关系。”
“对于重要的研究,有风险也必须要做!”
“现在我们的团队就是一心在研究上,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有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
最后一句说的铿锵有力、大义凛然。
吕崚也担心实验风险,但对外的表述必须是这样。
另外,他一直在从事实验研究工作,比宋保国知道的信息更多。
之前确定要进行实验的时候,张硕已经对于风险有说明,研究原理上相对复杂,他们团队还是没了解,但风险则有个评估——
直白来说,比元素抗性实验风险小的多。
一则只是研究技术,是进行技术性实验,核聚变填充原材料不多,不足以引起高强度的爆炸。
二则托卡马克外层装置足够约束高温等离子体,温度控制只是维持3ooo万摄氏度以下。
当温度过了3ooo万摄氏度,实验就会强制暂停。
核聚变自式反应,需求的温度高达一亿摄氏度,只是三千万摄氏度不足以让内部原料自反应,瞬时的爆炸自然无从说起。
换句话说,实验是安全的。
在确定安全以后,佟智国、吕崚都变得淡定许多。
现在和不熟悉的宋保国说起实验,当然表现出为研究抛头颅、洒热血,把生命安全放在一边的大无畏精神。
至于具体的研究……
之前并没有召开过技术性会议,张硕也没有做详细的讲解,吕崚也只了解个大概,有的地方还模模糊糊,就没办法和宋保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