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第2页)
看似平常的一句话,萧恪却从中听出了不一样的意味来,他抬手示意梁砚秋为沈亟奉茶,而后半开玩笑般问了一句:“沈兄这是在埋怨我下手太重?”
沈亟闻言也不多遮掩,直言道:“范圭及其党羽坏在结党营私,触及了帝王逆鳞,自然死不足惜。咱们这位陛下气量狭小,遇到这事自然会勃然大怒,我只是好奇,这其中有多少是萧兄手笔?听闻宁王妃的娘家此次也吃了挂落,好在是抱住了一条命,如今阖家投奔女儿去了。”
“沈兄今日说话多少有些不中听了。需知陛下有逆鳞不可触,我亦有。”宁王府素来是萧恪不愿提及的,不仅仅是因为他心中之痛,更重要的是他此刻还无法撼动皇权,此次出手,虽说没有伤及宁王妃父母性命,却也难保被有心之人察觉,“我知沈兄是嘴严之人,但有些话不该你说,最好还是不提。只有一事我可以如实相告,我并非当今圣上是非不分,此招本意并非为了害人性命,伤及无辜确是事实,只是眼下有些事还不是我能掌控的,沈兄…当明白。”
沈亟勾唇一笑,并未就此事再多一言,只是抬眼看着面前的梁砚秋,歪头对萧恪道:“萧兄不引荐一下?”
“砚秋,来见过…太常寺卿沈亟沈大人。”
………
朝中动荡,一时还未传遍京畿大营,不过少数得了消息。
京畿大营不同守卫京城的禁军,其中将领虽多是朝中世家武将,但兵卒却多是征兵招募而来的普通人,是而京城这场动乱于他们而言关系并不紧密。
而如今开春,北境齐燕开战,倒是有战报陆陆续续传到京畿大营,连日来黄老将军都带着营中几位将军商讨,也算是未雨绸缪。
贺绥一同往日带人值守在黄老将军账外,待同另一位裨将换守之后,祁风出面叫住了他。
既是在军中,贺绥便以军中之礼应了祁风,待二人单独走到偏僻一处说话时,神情才略有放松,只是言辞称呼仍是恪守着规矩。
“中郎将方才议完事,不知寻末将有何吩咐?”
祁风是昨日刚返回大营的,照理讲这本不是他休沐的时日,只是京中太尉府来了人,传了祁太尉的话,急急将人带走了,好几日才给放回来。
“算不上吩咐,是为旁的事来。”祁风连日奔波,脸色并不好看。他是知道京中发生什么事的,可想了想那日贺绥同他说过的话,还是忍住了没有将萧恪这些日子的作为告知,反而提起了另一件事,“我听同僚说,你同人换了休沐的时日,专挑下月初连着休沐两回,可是府中有何事?”
听到是私事,贺绥放下心来,如实告知并将心中所想都说了出来。
“原是为此事。其实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下月便是允宁的生辰,我便想着如今这月少歇息几日,等他生辰再多腾出几天空来好好陪他。”
这一年来身边发生了诸多大事,贺绥眼见萧恪受过伤痛,也劳累了许久,这才想着要同人换休沐的日子好多陪几日,纾解心绪。至于两回休沐……贺绥说起这个倒不如方才那般痛快。
“去年这个时候我同允宁不似现在这般,便没有过多在意。今年想着为他挑选一件称心的生辰贺礼,只是我实在不善这些,便想着找中郎将帮忙筹划,所以刻意问了几位将军调了下月同你一样的休沐日子,只是祁兄问得突然,我还没来得及征询你的意见,未免冒昧了些。”
祁风摇头道:“并不冒昧。我同靖之相逢恨晚,既是你用心所托之事,我哪有推拒之辞。不知靖之可有何打算?”
虽说这贺礼是送给萧恪的,祁风心中难免觉得别扭,但既是贺绥亲请,他当然不会拒绝。
贺绥摇头苦笑,他于此道心思不多,一时确未想好。
“我如今俸禄不多,且允宁并不爱那些寻常玉器珠宝,故而一时不知该买些什么赠他。”
祁风沉思片刻后道:“以靖之的性子何处事,确实并非送那俗物之人。若按你寻常的心思,不妨送些趁手的护身兵器?”
贺绥闻言却是皱眉道:“兵者,杀伐之气甚重。我虽不信许多忌讳,但允宁生辰…我还是不愿送他那些,怕是于他不利……”
“以燕郡王对靖之的心思,怕是你送什么他都会欢喜。你时常同我说他习武时日尚短,身子单薄,不如选条趁手的长鞭送他。鞭子不似刀剑,应当没有那许多忌讳,你也不必过多担心,而且燕郡王平日佩戴护身倒也不算突兀,靖之看如何?”
“甚好!多谢祁兄指点,待下月休沐我便去回京城挑选一条当做允宁的生辰贺礼。”
祁风此刻不知该说什么,想了想京中情景,便劝道:“靖之也不必来回折腾了,我恰巧认识一位手艺人,他最善制鞭,可为靖之引荐。靖之只需想好想用材料,回头说与我听,我让人送信请那位师傅打造,待下次休沐,你我再去瞧瞧成品,也可省去中间不少麻烦。”
贺绥心中感激,拱手朝祁风一拜。
“兄之恩情,靖之铭记于心,来日必另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