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第1页)
“唉……”
男人斜靠坐在廊亭一侧,一条长腿随意搭在长凳上,歪头看着天上月却不由长叹了一口气。
这样不羁忧郁的姿态若换作是名素衣抱剑的风流侠客或许恰到好处,可放在如今朝中炙手可热的皇室郡王身上便显得有些违和。
本来赏月品酒的沈亟忍无可忍,走过去一把夺了男人手里的酒盅,微怒道:“难得的美酒就要被萧兄糟蹋了。你既不饮,那亟便代劳了。”
另一人端坐在亭中石桌旁,见状在旁笑道:“敏之慢些,这酒还有许多呢!今日月圆,随时可赏,王爷从午时便没怎么用膳,还是先拿些个糕点垫垫,免得伤胃。”
沈亟却不管那许多,端着酒杯走回来坐下,一边笑骂道:“翟兄快别理他,由着他在这里化作那望夫石!”
原本望月出神的男人听到这话,终于回过神来,起身随口斥了一句:“没大没小的,回头我就教御史台的人参你一本。”
沈亟闻言却还能笑出声,并没有把萧恪玩笑似的警告放在心上,反而扭头同一旁浅笑的青年说道:“翟兄快瞅瞅这个人,说他是望夫石,被说中了就恼。”
溪吾书斋的东家笑着摇头道:“侯爷该是有十日未回京了,不怪王爷心不在焉。”
沈亟却道:“那去燕州那两三个月倒是忍得住……”
“沈敏之,你差不多得了啊!”萧恪笑骂了沈亟一句,从他面前抢了整壶酒走,复又坐回先前那位子上去,过会儿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懒洋洋问了一句,“我听说你的妻弟也在今年会试的举子之列?”
“萧兄有什么打算可得提前同我说清楚了。我这小舅子性子憨直,又是岳丈大人家中的独子,此次他上京凉州那边特意来了信要我照顾着,若是他在京中出了什么事,岳丈大人非得拿把刀冲到京城来跟我拼命不可!”
“呵。你沈敏之也有怕的时候?”沈亟和他岳丈的事萧恪前世听过一些,当年太常寺被血洗,一众官员吓得肝胆俱裂之时,唯有沈亟主动请缨走到了齐帝身边。就在他一跃成为太常寺卿后不久,他那位时任平甘知府的岳丈大人就单枪匹马杀到了京城,要让女儿同沈亟和离,最后闹到京兆府和出身皇室的康王出面才把老人家劝离,不过沈亟的名声自那时便多了一条惧内好拿捏。
“萧兄可别吓我,我胆子小。”
“你就胡诌罢!懒得同你说那么多!”萧恪听到沈亟说这话,不由笑骂了一句。不过之后也没再提沈亟妻弟的话茬,毕竟刚刚沈亟那话里话外已经明示了他岳丈并不打算参与京中权力纠葛,萧恪听懂了自然不会再生招揽对方的心思。
“我那小舅子本也不适合玩这些心思,倒是我听说此次入京赶考的举子之中有个妙人,萧兄若是有空不妨去留意一番。”
沈亟虽没让萧恪接触自家小舅子,却推了个人出来。
还不待萧恪问得更多,坐在一旁的翟淼便联想到了沈亟所说之人,也在旁道:“沈兄说的那人在下也听说过他的名号,倒是个妙人。”
萧恪闻言挑眉,“能让你俩这么说,不知究竟妙在何处?”
“看起来王爷近些日子确实公务缠身,这人入京头一日便惊动了京兆府,街头巷尾都在传这人的事,王爷竟不知他?”
萧恪如今掌握御史台一院,平日里京兆府和京内巡卫有个什么风吹草动照理来说都逃不过他的耳目,这举子一入京就惊动京兆府,萧恪却不知道,倒令人有些意外了。
“京兆尹……”
看着萧恪仔细琢磨的模样,沈亟在旁揶揄了一句,“萧兄这些日子怕是偷偷出京,远远守着,一守便是小半日,这公务自然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似的糊弄着,难怪今日侯爷不回京,你才有空来赴宴,可来了又跟块望夫石似的杵着。”
萧恪白了沈亟一眼,随口斥道:“你夫妇鹣鲽情深,日日腻在一块,哪晓得我这相思之苦。再说御史台那事,我是能不管就不管才好,本就是恩威并施的表面活计,我还真当真不成?”
酒杯举到唇边,男人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深深嗅了一口那浓郁的桃香,饮下尽兴后方反问了一句道:“可底下人并不是这么想,我可不信萧兄私下没安排。”
“嗤!非得点出来,就显得你脑瓜子贼!”萧恪笑骂一句,算是半默认了沈亟的话。
翟淼在一旁代为解释道:“方才沈兄所提的举子确实是个奇人。这举子是潮州一渔村出身,说起来倒是与在下母国离得十分近。据传此人男生女相,长相异常貌美,后来长大了些便引得不少权贵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