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内阁法理(第3页)
要不然,引起了更大的恐慌和变故,到时候不仅兵制改不动,甚至还会动摇朝廷根基。
而这显然也不是朱载坖想要看到的结果。
朱载坖嗯了一声,看着赵文华道:“便依此议。”
朱载坖做出了决断,他又对胡宗宪道,“胡部堂可再选大同、延绥两镇扩大试行。记住,改制的根本是要让边军将士真正受益,是要让朝廷长治久安。”
胡宗宪郑重行礼:“臣谨记王爷教诲。”
说完了兵部的事情,朱载坖又将话题转移到了吏部这边。
朱载坖看着赵贞吉和张居正二人,问道:“考成法的细则商议得如何了?”
赵贞吉从袖中取出装帧考究的奏本:“臣与张侍郎反复推敲,拟就《考成事款》三十二条。”
然后又顿了顿道:“张侍郎补充的'月计岁会'之法尤为精当。”
朱载坖展开奏本,只见字迹工整,将官员考核分为“清、慎、勤“三纲,下设“钱粮完欠““刑名得失“等具体条目。
最末特别注明建议先在通政司、光禄寺试行。
“张先生补充的是哪一条?”
朱载坖饶有兴趣地问道。
张居正拜道::“臣建议各衙门每月呈报承办事项清单,年终汇总考核。如此可避免岁末突击应付之弊。”
“妙!“
朱载坖呵呵一笑,击节称赞,“赵先生觉得如何?”
赵贞吉含笑点头:“张侍郎年轻有为,此法确实补了臣思虑不周之处。”
朱载坖欣慰地看着这对吏部搭档。
赵贞吉的持重与张居正的锐意,恰如车之两轮,相辅相成。
他提笔在奏本上批注:“再加顺天府及京师特区衙门为试行衙门。京师重地,正可检验实效。”
然后朱载坖就将这份奏疏又给了赵贞吉,让他们按照批复行事。
同时朱载坖也看向了赵文华。
这段时间朱载坖也给了赵文华一个任务。
那就是让赵文华调阅所有的江南刑事卷宗。
朱载坖道:“江南的事情怎么样了?”
赵文华一听终于问到自己这边了,他的神色立刻也变得凝重起来。:
“王爷容禀,江南刑案积弊甚深。苏州府去岁命案结案不足三成,松江府积压讼案百余,多是豪强欺凌小民。”
朱载坖手中茶盏重重一顿,青瓷相击的脆响在殿内回荡。
“岂有此理!这就是大明税赋重地该有的样子吗?”
朱载坖面沉如水,又看着赵文华道:“你即刻发文南京,让海瑞调集力量,并持本王谕令在江南彻查。重点查办命案、侵占田产、欺压百姓三类案件。”
赵文华立刻应命:“臣遵旨!”
这场奏对持续近三个时辰。日影西斜时,朱载坖示意内侍添茶,众臣知道议政将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