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章 麻烦又来了(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小姑娘,这是管理规定,你不懂。"王主任不耐烦地说。

"我当然懂!"女生提高了声音,"你们就是看他们生意好,想收好处费吧?我爸就在城管局工作,这种事我见多了!"

王主任脸色一变,有些尴尬地看了看周围,发现已经有人开始掏出手机录像。

"既然是学生喜欢的产品,我可以通融一下。"王主任的态度软化了些,"这样吧,三天内把摊位调整好,只要符合规定就可以继续经营。"

说完,他匆匆离开了现场。

"谢谢你。"沈言真诚地对那个女生说。

女生笑了笑:"不用谢,我说的都是实话。这个真的帮了我很多,我们班好多人都在用。"她晃了晃手中的解压球,然后转身融入人群。

危机暂时解除,但沈言知道,这只是个开始。夜市监管的突然加严,让他意识到草根模式的脆弱性。如果想要长期发展,必须找到一个更加规范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晚上回到工作室,沈言把小北和小南叫到一起,严肃地说:"今天的事情说明我们现在的模式存在隐患。我们需要加速转型,不能只依赖夜市这一个渠道。"

小南立刻表态:"我同意。线上才是未来,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小程序和电商上。"

小北却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才说:"沈哥,我必须说实话。我觉得我们现在走的路越来越偏了。最初我们做这个产品,是希望真正帮助那些有情绪问题的年轻人,给他们一些温暖和支持。但现在,似乎一切都围绕着如何赚钱、如何扩大规模在转。"

沈言皱眉:"没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再好的初心也难以为继。你看今天那个女高中生,她不就是我们真正帮助到的人吗?"

"可问题是,如果我们变成一个纯粹的商业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还能保持这种真诚吗?"小北反问,"小南现在提的那些高级功能,收费会员制,不都是在慢慢把我们变成一个冷冰冰的科技公司吗?"

小南反驳:"没有技术创新,产品怎么进步?用户需求在变,我们也要跟上啊!"

沈言看着两个创业伙伴争得面红耳赤,突然感到一阵疲惫。他们都是对的,又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

"听着,"沈言打断两人,"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二选一。我理解小北的担忧,也明白小南的考虑。关键是如何在商业化和初心之间找到平衡点。"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画了两条线:"我们不能只追求利润,忽视产品的温度和真诚;但也不能只顾情怀,忽视商业可持续性。两者必须并行。"

沈言继续说:"我有个想法。明显,校园是我们最核心的用户群体,他们既需要情感支持,也有消费能力。我们可以把校园作为主阵地,进一步深化与心理社团的合作,甚至可以联系校方,看能不能进入官方心理辅导渠道。"

小北眼睛一亮:"对!校方每年都有心理健康预算,如果我们能成为合作方。。。"

"同时,"沈言接着说,"我们可以调整产品线,把基础功能保持免费,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受益;高级功能则适当收费,支撑研发和运营成本。"

小南点点头:"这个平衡我能接受。不过服务器费用还是个大问题,没有外部融资,很难撑太久。"

沈言沉思片刻:"其实,我们可以考虑一种全新的模式——让用户参与内容创建,形成一个情绪互助社区。学生自己创作的情绪卡就是很好的案例,这些内容成本极低但价值很高。"

讨论持续到深夜。最终,他们制定了一个新的战略规划:以校园为核心市场,打造"情绪修复者"社区;保留夜市摊位但降低依赖度;探索与学校心理健康部门的官方合作可能。

三天后,经过紧张准备,夜市摊位顺利通过了王主任的检查。同时,与心理社团的合作也进入深化阶段,李老师提出可以在下学期的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入"情绪健康"专题,由意境工坊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

这天晚上,沈言独自站在工作室的窗前,看着远处灯火阑珊的校园。他想起那个在夜市挺身而出的女高中生,想起创意集市上学生们真诚的反馈,也想起小北和小南截然不同却都很有道理的观点。

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每一步都需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情绪修复者"这个名字,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他自己的状态——在不断修复自己的同时,也希望能帮助他人。

感受有价,但值得付出。只要能真正帮助到哪怕一个人,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沈言拿出手机,打开团队的工作群,发了一条消息:"明天开始,我们将正式启动'情绪互助社区'项目。这不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使命。让我们一起,用科技和温度,为更多年轻人带来力量。"

消息发出后,很快就收到了团队成员的积极回应。沈言微微一笑,关上窗户,准备迎接新的挑战。感受的代价,他愿意承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