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第3页)
“谁?”突然叛军巡逻小队的队长似乎感觉到什么,朝着湖边看去,他身后的士兵更是齐刷刷的举刀朝着他所看向的地方。
但是湖边被厚而密实的芦苇荡遮住了,此时一阵风吹过,吹的芦苇荡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
众人定睛看了半晌,这才发现只有轻轻摇晃着的芦苇荡。
还是队伍中一个和队长关系甚好的士兵开口说道:“大人,应该只是芦苇被风吹过的声音而已。我家乡也是南方,每到秋日里芦苇晚上便是这般,被风一吹就会发出奇怪的声音,而且来来回回的飘荡着,好似人一般。”
巡逻队长瞧了半天之后,确实没瞧出问题,他点了点头。
于是一行巡逻小队便缓缓离开了此处,朝着营地的另一个方向走去。
而此刻身后宽阔的河面上,一行小船正在悄无声息的接近营地,因为营地半夜时也生着火,明亮的火光在漆黑的夜晚之中,犹如一个巨大而醒目的指引,让绕道许久的守卫军也丝毫不会迷失方向。
几十艘小船潜行在江面上,因为周围太过漆黑,众人身上又皆是穿着深色衣裳,早已经跟夜色融为一体,即便是仔细看都不容易看见。
因为先前萧晏行便将一切事宜交代过,更是严禁小船上士兵随意说话。
因而除了小船划过时,泛起的水波之外,周围静谧的可怕。
而萧晏行所乘坐的小船便在最前方,他的小船周围还有好几条小船。
今夜他之所以向谢灵瑜请命,以火攻的方式自然也是心中有所成算。自从他跟三千卫在叛军中的内应联系上了之后,他便让对方将周围摸清楚。
好在对方在叛军中本就是身处不低的位置,况且叛军一路南下,扬州并非他们熟悉之地,因此需要人勘察附近的情况。
于是他便主动请缨做这件事。
这个内应本就没有受到谢献重视,况且如今谢献位高权重,周围多的是拍他马屁的人,所以他主动请缨做这种脏活累活,反而是旁人乐见的。
因而他带着一行人四处勘察,这才发现在离营地十里地的一处河湾,居然存放着大量小船。
后来他经过多番打听才知晓,原来这些乃是附近渔民的小船。
这些渔民本是以打渔为生,每日都要用这些小船在江面上打鱼,只是自从叛军来了之后,渔民们害怕被叛军抓了壮丁,便主动将小船留在这个河湾处,自己回家躲了起来。
毕竟扬州城这场攻防战,谁也说不清楚究竟何时才会结束。
这些住在扬州城外的渔民,心中虽然同情扬州城内的人,但是他们手无寸铁,只能先躲起来保护自己,待朝廷援军到来,将这些叛军赶走了,他们再继续过回从前的日子。
这种想法自然也是无可厚非,普通老百姓谁不希望天下太平呢。
但是渔民躲起来了,这些小船却被留下了。
这个内应当时就莫名觉得这些小船只怕会派上些用场,毕竟他们如今身处扬州,周围水系发达,最是适合打水战的地方。
水站需要的不就是船只。
古有诸葛孔明草船借箭,不就是靠着这一只只小船。
果然,当这人将这数百只小船之事告诉萧晏行时,他心中便已经有所计较。只不过先前萧晏行所想的乃是,待朝廷援军到了之后,他们用小船渡河,绕道到叛军背后,利用火攻之后,再让朝廷援军在正面阻击。
到时候背面是火,前面是朝廷大军,叛军双面受困,岂有不败的道理。
但是如今朝廷大军还未到,但是整个扬州便已经面临城破的危机了,于是萧晏行不得不兵行险棋,带人火烧叛军营地。
只要能够拖延叛军脚步,阻止他们明日攻城的速度就好。
于是他们趁夜离开了扬州城,按照此人所说来到这处,好在扬州守卫军绝大多数都是扬州本地子弟。
所以萧晏行说起这个河湾时,便立刻有人回应,还说自己家便是住在那处。
他便是闭着眼睛都能找到这个河湾。
所以情况很顺利,他们没有走丝毫弯路,直奔着河湾,看到了藏在其中的数百只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