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十荡十决(第2页)
一部新剧的核心观众,很大一部分,都是上一部剧留存下来的遗民。热剧的尾巴拖死新剧的头,多少年没见过这么典型的翻车案例了。
“宣传上的问题更大一点。”
商叶初花了一天时间,刷完了汝关卫视在互联网上买的所有营销和推广。她不是专业的营销行业从业者,但看得多了,渐渐也总结出了毛病。
汝关卫视的宣传话术,无非就是那几样:年度爆款、演技封神、谍战神剧、汝关英雄。
所谓的“年度爆款、演技封神”,在互联网上早已泛滥成灾。各大平台和卫视,每家每户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年度爆款。至于演技封神,栾青昨天还买了个演技封神的热搜呢,这年头的演技封神榜,比新开包装的厕纸还要长。
而谍战神剧和汝关英雄之类的话题,更是将圈子圈得越狭窄。
谍战剧的黄金年代是26年到215年,再往后,能拍的题材和套路早就拍尽了。在这之后还会对谍战剧这个题材感兴趣的观众,已然是固定受众,即使汝关卫视不营销到他们眼前,也会自己去找谍战剧看;而非固定受众,也许在冷档期会去尝尝味道,在选择多多的暑期档,却绝不会将《天半》作为选。
至于汝关英雄,就更别提了。华国有三四十个省和市,商叶初相信,大多数观众,是不会有特别大的兴趣,去关注和深挖其他省市的风流人物的。——事实上,除了极个别伟人外,大多数历史人物都只在自己的籍贯地有雕塑和纪念景点。
汝关急不可耐地将李益明打上了“汝关”的标签,反而无意识过滤了大量的潜在观众。爱国主义本来是一面大旗,结果汝关卫视不知道怎么想的,竟把汝关的省旗立到这面旗前头了!
照常理而论,一部剧本该竭尽全力吸纳观众,待剧集大爆之后,自然会有人被剧中的当地文化意象吸引,进而去了解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剧方却反其道而行之,自信地将汝关文化当成了卖点,自以为能够吸引更多观众入场——他们难道以为,汝关是京城和滨海那样的地方,对全国人民都具有吸引力?
汝关卫视完全搞错了方向和因果。
商叶初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汝关卫视这种宣传法,到底是什么鸟人一拍大腿搞出来的决策。直到看到贺友查到的东西,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太着急了,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总的来说,汝关卫视花了大价钱在互联网上搞的营销,基本是海量的无效营销。宣传内容不落地,口号喊得嗷嗷响,实际上却吸不来几个人。
但是,这些都只是次要原因。真正的元凶……
商叶初与季君陶对视一眼。
季君陶咬着筷子,眉头锁得比包子褶还密:“营销方面的东西倒是好说。这件事,难。光咱们,说了不算。”
当然难。哪怕是在几年后,这样的要求也是殊为不易的。更何况对方是汝关卫视。汝台的强横,不比华视差多少。
商叶初低头看着碗里的饭粒。良久,抬起头来,坚定道:“我去说。”
“你?”季君陶一愣,断然道,“不行!你才多大一根毛毛雨?要说也是我代表公司去说。”
“我当然不是要自己去。”商叶初语很慢,每一个字都深思熟虑,“我去找时山、郑博瀚、徐瀚文、薛浩东老师、齐鸣老师。把大家都聚集到一起,搞个联名上奏!”
“你……”季君陶哽住了。
自从拍了汝台的《天半》之后,季君陶已经很久没见过商叶初这么强硬的样子了。汝关的冷硬似乎将曾经那个锐利、执着的商叶初磨得圆滑了不少,她们两个已经有几个月没有像刚认识那时一样,酣畅淋漓地吵过架了。
“你和我不一样。你是公司老总,去联系别人家的艺人,难免显得目的不纯。但我和他们,有一起拍过几个月戏的交情。我们是一条战船上的蚂蚱。”
商叶初决然道:“汝关卫视做了这么多年的土皇帝,也该有个人掀一掀它的龙椅了!”
sabq。。sa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