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3页)
一是六文钱是真的有些贵了,再者来往吃饭的人多了起来,他们刚吃完蛋又买蛋,也不好太过铺张高调。
绕过吃食街,又看到有货郎在摆摊卖手艺货,筐子,扁担,各样木头货……他打眼一看,没在这面看到上次故意套他们话还跟踪他们的汉子。
魏承看了一圈,眼下也没有什么要买的就当闲逛,走几步一打眼就看到不远处有个摊位摆着个小小的背篓。
似乎很适合罐罐。
于是他领着小孩走过来,看向那老货郎:“这个背篓怎么卖?”
老货郎道:“这是剩下的柳条子编的,你要是要给我两文钱就成,也当我老人家开门红了。”
魏承给了两文钱,提着背篓给罐罐看:“喜不喜欢?”
罐罐蹦蹦跳跳:“喜欢,喜欢。”
魏承给他背好,这罐罐本就长得圆小雪白又背上个小背篓就更显可爱,他摸摸小娃头:“等会儿给你买糕糕和果脯,罐罐就可以自己背了。”
他们轻车熟路去了果脯铺子,眼下人不多,小二不忙就招待他们二人,魏承就抱着罐罐让他自己选。
罐罐不是磨蹭犹豫的小孩,他看中什么就要什么,不拖泥带水也不撒泼打滚什么都要,很让魏承省心。
小二也伺候的轻松,趁着掌柜的不在,还偷偷摸出一块果脯让罐罐尝一尝。
最后买了四块罐罐心心念念芙蓉糕,二两杏脯,二两用蜂蜜泡制的金丝蜜枣,一两粉白带霜的桃子干,又买了四块魏承喜欢的枣子糕。
这些没少花,花了整整八十文。
这些都放在了罐罐的小背篓里,最逗乐的是这果脯糕点一点也不沉,可罐罐走两步就学着魏承以前背重物的样子,用小手背擦擦不存在的汗,还奶声奶气的吁出口气。
魏承笑得不轻,故意道:“这么累啊?来吧,还是让哥哥背吧。”
“不要,不要。”罐罐背着小背篓墩墩跑出老远,哪里还有一点沉重的样子?
他跑一会儿,等魏承一会儿,雪白的小脸上笑容憨态又可人爱,过往路人就没有不去瞧罐罐的。
从果脯铺子离开,二人就朝着最近的酒肆走去。
一大清早酒肆也没什么生意,小二懒洋洋的靠着门桩子打盹,听到脚步声赶紧擦擦口水道:“两位小哥里面请。”
甫一进来就闻到清香的酒香,还有一股浓烈到直冲鼻腔的烧鸡香气。
魏承一打眼就看到货架上吊着几只颜色鲜亮,外皮焦黄的烧鸡,鸡屁股处还在滴着油珠,可见是才出炉子。
小二注意到他看烧鸡,忙道:“这是师傅今早儿新烤出来的,烧鸡是我们酒肆卖得最好的热食,虽是幼鸡一只也要上四十五文了。”
平常一只鸡要六十文上下,冬日许是会贵些,幼鸡比一般鸡小了一半不止,按理说是要不上价的,这镇上的烧鸡竟然要四十五文。
魏承看一眼罐罐:“想吃烤鸡不?”
罐罐早都被这香味香迷糊了,咽咽口水:“要吃。”
“给我包一只吧。”魏承道。
小二喊了声好嘞,道:“我给小哥挑只烤得焦熟些的。”
又问:“可用撕开?”
魏承道:“不用,我们回去自己撕。”
好不容易吃一次烧鸡,当然是要自己撕才过瘾些。
见小二装完,魏承又问:“可有贺人成婚的好酒?”
“咱们这儿有三种贺婚的好酒,一是滋味醇和鲜爽的女儿红,要八十文一坛,再是香醇净爽的烛盏金烧酒,五十文一坛,最后是枣酒,三十文一坛,味道也是好的,只不过没有前两者寓意吉祥。”
魏承思虑一番,道:“那便拿上两坛烛盏金烧吧。”
日后他们若是买田置地还少不了麻烦里正,再者人家待他们也不薄。
赶着日头升起来,魏承带着罐罐回家了,他们还是坐着姜水村的牛车到了茂溪山北角,又穿过一片林路他们也就到了山脚下。
又买了烧鸡又买了零嘴,罐罐一路上的小嘴就叭叭的没停过,魏承心情也好,还边走边用杂草给罐罐编了个草蜻蜓……
只是魏承越往家走,心里就愈发不安,忽然他低头就发现一片不属于他和罐罐的脚印一点点走近了他们的草屋。
明明,早上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