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第3页)
但这行山杖一入她手,她就感觉到了一股难以形容的心绪,自手中竹杖传出。
好似有一团温暖的光,将她整个笼罩其间。
好神奇!
她甚至有种感觉,请龙回首若是有此竹杖相助,定能再精进好几个境界!
而这种感触,师衔羽是在很久很久之后,才醒悟过来——此为传承。
这不是将军李长歧的传承,也不是将军府的传承,而是请龙回首这一脉的传承。
以后,或许没有将军府。
再以后,也许沧澜国也会被岁月淹没。
但她接过这行山杖,就当以庇佑众生而修行。
这本是秦将军最初秉承的修行之道。
但这修行之道,在经历盛京仙门的数代将军传承之后,早已随着历代将军的道心而发生了一些或轻或重的变化。
甚至这也不是李长歧的修行之道。
所以他没有对师衔羽说这过多牵扯未来之事。
因为他知道,这个小
小的筑基修士,对修行涉足尚且浅显,所以她不必忧虑天地之大,自身微渺。
只要她不舍弃本心,这行山杖,就能一直为她所用。
未来她也许会有自己的弟子,她也可以将其大大方方地传承下去。
就在师衔羽拿着行山杖怔忡之时,李长歧却已经换了话题,说起天地异象:“说起来,我们所在的这个四境天,在最初,其实只是一位上界的神开辟出来的洞府。”
“啊?”师衔羽立刻就进去了专心听课的状态,却在李长歧说完之后就开始怀疑自己听错了:“就四境天这版图,只是一个洞府?”
一个沧澜国,她从青云山到盛京仙门,不借助交通工具,硬是走了三十多年。
更别提再往后的什么云来海府三盟十会,和什么无妄御都啊归川京西神墓了……
这玩意,只是一个神的洞府?
别太恐怖了。
李长歧点头,道:“这种开辟洞府的能力,其实与金沙原烛沙的梦道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展现施术者的识海空间。”
听他这么一说,师衔羽就能理解了,感慨道:“这样的话,那位上神,一定很厉害!”
或者说,他的想象力很丰富。
烛沙的梦道秘境,虽然她也深入感受过,但并无身处其境便觉浩渺无际的惶惶措措。
而四境天……各地自然奇景自不必提。
生灵之间的风土人情十分生动繁复,灵修妖修魔修各有其特性,而人族妖族魔族也是十里不同俗的感觉。
一个人的想象力得丰富到什么程度,才能把这一切都具象化呢?
叫师衔羽来做,那肯定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