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祁连山尘缘寺(第3页)
皆在其治下之域。
于城之东南西北四面八方,
百姓星罗棋布,繁衍生息。
从高处俯瞰,条条小道纵横交错,
仿若大地之脉络,绵延向苴兰城,
维系着城与乡的紧密联系。
三台山静卧于俱兰城的西南方,
祁连山则雄踞于正南之位。
山上有一座古旧的寺庙,历经三朝岁月沧桑。
在山林的怀抱中默默伫立。
穿过山下的石碑,一条略显陡峭的石径便映入眼帘。
石径由青石板铺就,石缝间倔强地钻出几株嫩绿小草。
石径两侧,古木参天,枝叶交织,阳光艰难地透过缝隙,洒下一地细碎光影,宛如金鳞闪烁。
灰色僧袍的小和尚顺着石阶而上,他的身影在林间时隐时现。
待他行至寺庙山门前,一座宏伟的大雄宝殿便豁然出现在眼前。
古旧的山门孤独而立,朱漆剥落,露出斑驳的木色。
慧远抬起脚一脚踏入寺庙,随着光影的闪动之间。
他仿若一脚迈进了与江湖交织着,却完全不同的幽僻之境。
绕过宝殿,是一处幽静的庭院。
地面由青砖铺就,平整而光滑。
庭院中央,一口古井默默伫立,井口围拢着一圈粗糙的石井栏,绳索摩擦的痕迹清晰可见。
井中水面如镜,倒映着天空与周边建筑,偶尔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
庭院四周,回廊曲折,廊柱上的彩绘已然褪色。
寺庙之中,十余位僧人在此清修。
其中,年长者当属大和尚承远。
此刻他正于幽静的厢房之中,心无旁骛地抄写书籍。
一笔一划皆透着虔诚与专注;
而年纪最小的,便是那慧远小僧,
每日于寺旁草地悉心照料着,两头一大一小的黄牛。
而此时。
慧远小僧将牵出去的大黄牛牵至寺庙后的草地吃草。
自己则在一旁的石头上坐下,双手托腮,
眼睛望着远方连绵的山峦。
若有所思。
不多时,
出门放松听闻他回来的承远,大步朝着他所在的方向走来。
他身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僧袍,
行走间衣袂带风,毫无一般僧人的束缚之态。
见到慧远,便高声:
“慧远,不是下山去卖牛乳吗?怎么在这儿发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