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非遗草木染(第3页)
两人的马甲衣摆周围散落着竹叶的图案。
是张蓁单独借崔萍姐家的木榔头捶打拓染上去的。
今天去取衣服时,秀娟还盯着他们身上的衣服看了好久呢?
崔婶婶今天没见到人,听秀娟说好像是跟着里正去砍树了。
山水环绕。
村民更偏向于把房屋建在低洼的山坳之中。
张蓁去三台山村围观过村民建房,他们用的建筑材料都是泥土,屋内装潢多用竹子。
村里的建筑,无论是瓦房还是茅草房,用的都是土基,秀娟家屋内也是用如此。
前几天,府衙把各村里正都通知到了府衙,宣读朝廷通知下来的檄文。
由于盛夏。
豊朝皇帝从朝中大臣口中听闻,有毒蛇咬死百姓事件频发。
便下令让地方官员安排管辖内百姓按需力役,将各城管辖内人行通道两边十步以内的植物统统砍掉。
以防毒蛇咬人。
张蓁这也是听秀娟说,这才知道,为啥去三台山村的路会宽了那么多。
不想去的,比如说住在城内的百姓,就花钱折抵役期。
距离城较远,人少的村子就得安排借调。
三台山很多村民被借调出去砍树除草了。
张蓁来到这个听都没听说过的豊朝快三月有余,也知道一些这个朝代的赋税制度。
百姓每年要纳粟二石。
除此之外每年每户还得抽调两个劳动力替朝廷服劳役二十日。
这项制度原本在前朝时,役期是一个月。
新皇上任后减为二十日,当然也可以用物品钱财折抵役期。
没钱的百姓那就只能按律服役。
以"人丁"为本,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
都要按丁交纳同等数量的绢、粟,庸调由县尉负责征收。
八月开始收敛,九月运往镐京或指定地点。
城隍庙都是些小乞丐,年纪也不满十七。
他们排在这些庸调制度之外。
申时正一刻。
张蓁刚将发带和小豆丁的衣服从枇杷叶染剂里捞出来,担在庙前的树枝上晾晒。
林赟便带着小曼她们五个回来了。
本来她没想到用枇杷叶染的,但不知道是谁把一棵藏在杂草里的半人高的枇杷树给砍了丢在城隍庙外的路边,被小树和小石头玩耍的时候给拖了回来。
然后被直播间教非遗草木染的那位博主看到了。
她忙刷屏告诉张蓁,枇杷叶可以染粉色的布,就一个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