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2页)
李长曳敛了敛眸,继续问道:「殿下,余先生是在哪里变成这样的?」
徐暮皱了皱眉,
似乎在回忆:「三个月前,他替我办差,最后是被一个巡检房的人送回来的。听说,那日深夜,他披头散发跑到京郊巡检房的营地,把守夜的人吓得不轻。那些人说,当时他满脸惊恐,嘴里含糊地念叨着什么,好像在说『别过来』。至于是哪座巡检房……」他眉头紧锁,迟疑片刻,「叫什么来着,我一时记不清了。」
徐暮的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春云忽然轻声开口:「刘家庄。」
「刘家庄!」阿月猛地转头,瞪大了眼睛,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敢置信,「头儿,不就是你之前让我查的那个刘家庄吗?三个月前的那个案子,不就发生在那里?」
李长曳点点头,露出疑惑的神色:「正是。原本今日,我便要去刘家庄,因为不久前那里发现了……」
她顿了顿,语气微沉:「五具人骨。」
第44章
镜中鬼影(三)虽知套路难抵挡,勉……
徐暮显然有些诧异:「五具人骨?」
李长曳点点头:「这是三个月前的事情了。据说最初是在河边的淤泥地里发现了一根人骨,村里人寻着线索挖下去,没想到最后竟然整整挖出了五具人骨。」
阿月在一旁补充道:「听说当时为了拼凑这些人骨,十里八村的仵作都来了,场面热闹得很。」
她长叹了一口气,语气中带着些许遗憾:「可惜那时候我们还在凤州,没能赶上这场盛宴。」
这话一出,徐暮和春云双双愣住,脸上的表情瞬间僵住了。
拼凑人骨,竟然也能称作盛宴?
徐暮脑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个画面:
一群仵作围着一堆凌乱的白骨,一边啃着包子,一边七嘴八舌地说:
「这块是左腿骨还是右腿骨?」
「喂!你拿着我肋骨啦!」
「谁把我头盖骨当碗了,快还给我!」
徐暮顿时觉得胃里一阵翻涌。他侧头看了春云一眼,春云默默别过头去,似乎不想接这个话茬。
李长曳看着二人脸上的精彩表情,心里暗自笑了一下,面上依旧是沉稳可靠。
阿月倒是对自己刚才的话毫无自觉,还在旁边啧啧惋惜:「听说当时光拼凑那些骨头就用了两天,仵作们还各显神通呢。哎,可惜了,真是个大场面。」
此时,李长曳装作咳嗽了一声,不动声色地讲话题一转:「刘家庄的确因为这件事头疼了很久,后来实在无解,才把这案子推到了万年县。」
她顿了顿,补充道:「不过当时我还没上任,这案子落在前任手里,据说他公务繁忙,就随手压下了,这才拖到今日。」
徐暮点了点头,神色恢复平静:「也能理解,毕竟这些人骨年代久远,又不是眼下的新案。」
「殿下说得极是。」李长曳倒是笑了笑,抬头看向徐暮,「不过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要去刘家庄探查一番。不知殿下可否有雅兴,愿意和下官同行?」
徐暮听到这话微微一顿,挑眉看向她:「李典史这话的意思是,要让本王陪你爬山涉水,去挖骨头?」
要知道,徐暮虽贵为皇子,但因着陶勉的关系,对李长曳从未自称过本王。如今忽然搬出这个称呼,语气里透着三分抗拒丶七分不情愿,简直像是在明示:我不去!
李长曳自然看得明白,当然知道他不想去,只是,给她甩了个这么大个差事,自己倒是想躲清闲?想想县衙里那些堆积如山的案宗,他还想轻轻松松就把这功劳揽走?哪有这么好的事。
虽然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李长曳面上却半点不露,她一本正经地对徐暮说道:「殿下,刘家庄的案子事关重大,若能破此案,那可是千秋美名,京城上下都会传颂您的英明神武。」她顿了顿,语气里隐隐透着鼓动,「殿下,这等功劳,岂能错过?」
这金光闪闪的大饼,直接砸在徐暮心上。
徐暮心里本来在想着如何推脱,可听到千秋美名丶全京城传颂这些词时,顿时觉得有点受不住。他转念一想,跟着李长曳去,破案肯定是稳的。到时候功劳一揽。嘿嘿,那雍王府的陈公子丶庆国公家的王世子,还有他那位总爱摆架子的兄长,甚至连陶勉那个家伙,都得高看他一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