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2页)
陶勉心底微微一慌,目光闪了闪,生硬地接着道:「若是紫君姑娘是被逼入府,还好说。可如若……」
他的话戛然而止,语气中透着几分犹豫。
李长曳脚步微顿,眉头轻皱,目光深沉,似在权衡思绪。寒风中,她低声道:「如果她是心甘情愿进的杨府,那这事……恐怕没那么简单了。」
陶勉轻轻舒了口气,点了点头,目光在夜色中隐隐透出一丝锋芒。
李长曳抬眼看他,目光里带着探究,也带着一丝未明的情绪。她轻声道:「明日接风宴,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此时,他们已走到青石巷内,距离李长曳的家只剩几步之遥。
陶勉的脚步忽然停下,李长曳疑惑地看了他一眼,也跟着停住。寒夜中,只有灯笼的微光在他们之间摇曳不定。
陶勉垂眸片刻,似乎在心中反覆斟酌,终于轻轻开口:「徐暮……徐公子的话,你可不要当真。」
李长曳挑了挑眉,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什么话?」
陶勉侧过头,目光微闪,似在躲避她的视线。他的嗓音里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反正他说什么,你都别信。他那个性子,就喜欢胡言乱语。」
李长曳抿唇,心头微微一动。她本想笑着反驳几句,但今晚的陶勉似乎有些不同,不像以往那般从容。
她微微一顿,目光柔和了几分,语气轻缓道:「好啊,不信他。」
李长曳轻呼了一口冷气,抬头看着陶勉,微微一笑道:「那就此谢过陶大人了,我先走了。」
她刚一转身,陶勉的声音却在身后响起:「等等。」
李长曳疑惑地回头:「怎么了?」
不等她反应过来,陶勉抬手,指腹轻轻擦过她的脸颊,刚才在县衙中蹭上的血迹被拭去。这一瞬间,李长曳愣住了,呼吸仿佛凝滞,连耳边的风声都变得遥远。
「血,你没擦干净。」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
李长曳的心跳猛然间快了半拍,耳根悄悄染上红晕。她垂下眼,微微侧过脸,低声道:「我……我先回去了。」
说完,她转身快步走开,脚步凌乱得不像平日里那个冷静自持的捕快。
陶勉静静地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手指上还残留着她肌肤的微凉。他眉心微蹙,目光中闪过一抹茫然,心底隐约升起一丝不安。
他不确定,这一抹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微风拂过,灯笼的火焰微微摇晃。他站在原地,陷入沉默。
**
第二日下午,杨府门口热闹非凡,车水马龙,宾客络绎不绝,凤州有头有脸的人几乎都汇聚于此。
杨循早早站在门口迎客,虽说是为陶勉办的接风宴,但他俨然成了场中主角,笑容满面,气度从容。
陶勉带着徐暮和赵霆提前到达。见他们进门,杨循立刻迎上前,态度亲切,十分殷勤。
「陶大人,真是失礼,昨日我恰好不在府中,听说与这位赵侍卫起了些误会。」杨循拱手作揖,脸上挂着一副诚恳的笑容。
俗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陶勉虽心中存疑,但眼下也只能淡淡一笑,算是接受了道歉。
这时,杨循目光一转,看向徐暮,眼眸转了几转,脸上似是浮现出一分好奇:「这位是?」
陶勉神色不变,微笑道:「这是我的表兄,姓徐,这次陪我一起来凤州。」
杨循闻言,脸上笑意更深,意味深长地说道:「哦?陶大人竟还有这等风采卓然的表兄,真是难得一见的人才啊。」
他环视一圈,眼神似不经意地扫过来客,随即又问道:「怎么没见到李捕快?」
其实,李长曳故意来得晚了一些。经过昨夜之事,她心中有些不安,一时不知该如何面对陶勉。
等她和阿月抵达杨府时,宴席早已开始,宾客们纷纷落座,厅内觥筹交错,笑声隐隐传来。
杨府的侍卫引着她们穿过一道又一道庭院,路径曲折,似乎没有尽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