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1页)
张言这才开口:「李校尉,您的职位,就是御书房的守卫。」
李长曳心下一沉,她可明白了为什么自己的衣服是鹰隼的纹饰了,搞了半天,竟然是给皇上当护卫。这可是全禁军都抢着干的美差!怎么就落在她头上了?可她此行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在皇上面前露脸,而是抽时间来查禁军的案子啊!
张言见李长曳没回应,以为她没听懂,就又说得细了点:「这活不难,御书房里来来往往的人,只要多帮着通报一下,有什么问题,方才的王公公会来叫您。」
李长曳只能硬着头皮道:「明白了。」
张言点点头,继续交代:「这三日,都需要从巳时值守到酉时,一般都是两个人一起守,一会儿另一个当值的兄弟也会过来,若有不懂的,可以问他。」
李长曳心里一算,从日头升起站到日头落山。这可真是没一点时间查禁军的案子了。
张言见她没什么疑问,便干脆地说道:「那您先当值,我先走了。」
说完便头也不回地离开
了。
李长曳只得在御书房门前站得笔直。不过她表面上是个尽职尽责的守卫,实际上心里已经把徐暮问候了好几遍。这人到底是来帮忙的,还是来帮倒忙的?
御书房内,皇帝正执笔看着一封奏摺,许久未曾落笔。
过了半晌,他才似是随口问道:「来了?」
王公公站在旁侧,声音恭敬:「来了好一阵了。今日天气好,站在外头也不算受罪。」
皇帝头都没抬,嗯了一声,提笔给奏摺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准字。
两日后。
算上第一天,李长曳已经在御书房门口站满了三天,见过的人比她在万年县查半年案子遇上的权贵都多,累得要死,浑身跟散架了一样。
每次轮值结束,她就跟被榨干了一样回到住处,那个所谓的女禁军院子静得像没人住,她实在没精力去查同僚的底细,每次都是往床上一倒,直接睡死。
此时,太阳渐渐西沉,她靠着墙站着,心里默数着还有不到一个时辰就能换班回家了。想着想着,就突然很想吃阿月做的鸡汤面。热腾腾的,再撒上香葱,提味。陶勉每次买的绿豆糕也不错,软软糯糯的,配上茶正好解乏。
她正沉浸在这些念头中,王公公忽然笑眯眯地走过来,语气温和地说道:
「李大人,皇上有请。」
第67章
纸人怨(三)旧人踪影再难觅,鲈鱼一……
当今圣上登基已近二十年,前半生活得跟传奇一样。
他母亲只是一名籍籍无名的宫女,当年在一堆皇子里排资论辈,属于最没可能活到最后的那个。可谁能想到,这位平日里寡言少语丶差点被人遗忘的皇子,竟然能在上任皇帝性命垂危丶叛军杀进京城,满朝文武慌成一团的时候,一夜之间剿灭所有叛军,直接平定大局。等众人反应过来,这人已经坐稳了龙椅,成了他们的陛下。那时,他也不过二十出头。
继位后,又是大刀阔斧搞起了灭法之乱,把各路势力剿了个干净,再跟塞外异族打了几年,彻底解决了王朝的外忧内患,最后推行和政,让百姓过上安生日子。
只是,这位皇帝一直忙于政事,倒是没怎么顾得上后宫,至今皇后的位置还空着,就连妃子也只有寥寥两位,此外也就是些才人之流,凑一块儿都凑不齐一个热闹的宫宴,子嗣更是寥寥无几。
大皇子徐砚是他还没登基时,皇子府的侍妾所生,没外家撑腰,索性自己卷铺盖去了塞外当将军,反倒混得风生水起。
二皇子徐昭的母妃,德贵妃,是定国公的长女。而定国公可是当年捧着皇帝上位的头号功臣,这身份摆在那儿,朝臣们自然把二皇子当成太子的不二人选。更何况,他本人性情温和丶勤勉仁善,一副明君的样子。
三皇子徐暮的母妃,梅妃,出身普通,家里既无显赫权势,也无朝堂背景,能给三皇子的,大概也就只有一副好相貌。所以徐暮本人在朝堂上没什么竞争力,不过他也不在乎,倒也乐得自在。
唯一的公主,亿枫公主,自小丧母,但胜在皇帝宠她,她想要什么,基本没有拿不到的。看起来,她倒是几人中,活得最轻松的。
至于宫外的贵族,二十年前那场动荡闹下来,大半个皇族血脉都削没了,活下来的屈指可数,有名有姓的,也就那几个。
一个晋昌侯,有名贤妻在府内替他操心一切,他日子过得比谁都滋润,吃喝玩乐样样不缺,朝堂事一律不管。
还有就是陶勉的父亲,那位驻守边塞的异姓王爷。当年为了皇帝登基拼了老命,如今镇守边疆,不是和异族打打打,就是操练兵马,一身铁血气,朝堂上的弯弯绕绕从不羼和。
所以李长曳想破了头,也没想明白皇帝忽然召她过去到底是干什么。思来想去,估摸着还是让她去查案子,毕竟上回见皇上,就是被派去查血社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