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早春(第3页)
平湖是个民间信仰氛围十分浓厚的城市,但凡有个什么节日,都会有酬神活动,搭台唱戏,载歌载舞,好不热闹。每当这个时候,十里八乡的人都会前来凑热闹,拜一拜神明,沾沾福气。
国庆是大节日,平湖为此办了三天的庙会来庆祝。
今天是庙会的收官日,也是最热闹的一天。这一天,“神明”会出游巡街,给人们送去祝福,因此前来瞻仰参拜的人非常多。
林稚音从小在江城长大,很少去乡镇,更没怎么参加过乡土活动。她对这种酬神活动的了解,除了新闻报道里敲锣打鼓,烟火缭绕的画面,就是语文课本上鲁迅先生文字描绘的场景。
林稚音不喜欢人,更不喜欢人多的场合,但周黎很坚持,说什么都要带她去体会下当地的民俗文化,她拧不过,只好跟着出了门。
庙会的举办地不在城区,而是在近郊一个叫白石的小镇上。周黎带着林稚音还有孙承灿到白石镇时,游神活动已经开始了。
因为“神明”游街,街道被围堵得水泄不通,周黎好不容易找了个制高点,拉着林稚音,抱起孙承灿站在花坛上,引颈去看。
这一瞧,林稚音就看见了熟面孔。
在游神队伍的前头,从樾穿着一件白T,搭一件红色的马甲,一手捧着香炉,为“神明”驱开人群,开辟出一条道路。
周黎怕林稚音不了解,在一旁给她解说。
每逢庙会活动,白石镇的理事会会专门挑选年轻帅气的男子作为“净炉手”,为“神明”敬香开道。能被选中的男生不说是万里挑一,也是千里挑一的青年才俊。
林稚音闻言,再次看向从樾,见他面色庄严,捧着香炉,动作有模有样的,和在学校里跳脱的模样形成反差,不由得在心里暗哂:没想到他除了当学生,在社会上还有这一层身份。
游神队伍穿过白石镇的大街小巷,队伍走到哪儿,人群就跟到哪儿。
孙承灿爱凑热闹,双腿一落地就跟着人潮跑,他个头小,周黎怕他丢了,紧紧地跟随着。好不容易把人拉住了,一回头,已经看不到林稚音了。
林稚音不喜欢人挤人的感觉,所以并没有跟随大部队前进,而是待在原地,等人走得差不多了,才从花坛上下来。
和周黎走散,林稚音也不慌张,她这么大个人了,总不至于还能丢。再者说,她知道周黎把车停在了哪儿,实在不行,去车旁等着就好。
林稚音给周黎发了条消息,之后就在镇上闲逛。
这几年平湖政府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白石镇作为百年古镇,是重点扶持的项目之一,现在已经小有气候了。
午后太阳毒辣,林稚音进了镇子,贴着阴凉处走,没多久,在镇子中心看到了一家“吴奶奶手工凉粉店”。她想找个地方歇着,没多犹豫,走进了店里。
店里有三三俩俩避暑的客人,林稚音一进店,冰柜后头的吴奶奶便慈祥地笑着问她:“小姑娘,来一碗凉粉啊?”
林稚音点了下头,找了个位置坐下。
很快,吴奶奶端上了一碗甜水,林稚音看着碗里装着果冻样的东西,一时愣住了。她以前吃过的凉粉都是白色或者透明状的冻体,但这家店的凉粉是淡黄色的,她从来没见过。
加了色素?
“这是我们平湖的特色凉粉,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完全是纯天然的,小姑娘,你尝尝看。”吴奶奶似乎是看出了林稚音的迟疑,蔼然开口道。
既然能开店做生意,那卖的东西应该不会有问题。
林稚音只犹豫了片刻,拿起勺子舀了一勺尝了尝。凉粉吃进嘴里甜滋滋冰凉凉的,带着一种独特的清甜,十分可口。
她拌了拌碗里的凉粉,翻出了底下的水果粒,还有芋圆和红豆之类的小料。
吴奶奶盈盈笑着说:“我外孙说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吃这些东西,你刚才说没有忌口的,我就每样都给你加了一点。”
林稚音道了声谢,再次连汤水带凉粉一起舀了一勺,几口下去,暑气顿消。
没想到平湖还有这样的特色甜点,和以前吃的都不一样,为了这一碗凉粉,林稚音觉得今天跟着周黎出门一趟,挺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