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鱼群(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堂弟颤声说:“哥,我怎么感觉……才过去半天,这些植物,长得更高了?”

“去肉联厂,”刘哥不知是自言自语还是在回答他,“在油用完之前,我们必须找个地方安顿下来。”

——在淮江大桥上的车辆全部离开后。

汹涌奔腾的淮江之下,在人类看不到的地方,那些聚群而生,长有“船灯一样的眼睛”“金属外壳模样鱼头”的怪鱼们正打着转,嘴巴一张一张,吞食着一些有着蓝色血丝的血肉。这些碎肉本属于一头庞大的蓝血怪鱼,在船灯鱼的认知中,它是淮江中的霸主,但当外来的海怪将它撕碎后……

正如鲸落。

那些不被海怪重视的碎肉,落回江中,成为了小鱼们珍贵的食物。

-

这个夜晚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不眠夜。

关于布罗汉斯峡湾红龙海怪出现在淮江的事件以及相关视频早就层层上报,专注于研究深海生物的学者们靠着卫星通讯艰难地开完了会议,他们讨论出结果:

通过视频可以看出,这只海怪的形象更类似于“筐蛇尾”,这是一种棘皮动物,形象如蛇发女妖美杜莎的头部。

它显然有一个作为主体的核心,第一次出现在人类面前,被当成“红龙”龙头的部分,其实只是它触手状的腕足,而腕足上还长有腕棘,呈倒钩状捕食其他动物。

然而这只是相似之处,红龙海怪与“筐蛇尾”的区别极大——

“按照它在淮江表现出来的体型特征,可以推测出当我们第一次在布罗汉斯峡湾观测到它时,它的体长应该在2000米左右……但两个小时前,卫星在伯特海湾看到了这头浮出水面的‘红龙’,它的体型又变大了,体长很可能已经超过了2500米。它成长的速度太快了,这根本不合常理……”

“还有它外显的骨骼,结构异常的瞳孔,呈现海洋生物特性的触手……”

简直像个胡搞一通拼凑起来却能运行的奇葩软件。

这头海怪并非龙形,但为了便于称呼,人类给它的代号依旧是“红龙”。

“难道现在陆地上那些变异的生物就很合理吗?显然‘红龙’侧面证明了一切变化都从海底而起,我们不知道海底有什么,但海洋生物的变化远比陆地生物要大——我们得做好海洋生物某天上岸的准备!”

“这是不是有些太早了……”

“不,”有人提出明确的反对意见,“海洋生物上岸,总要有目的:要么是为了食物,要么是为了更便于获取食物的环境。对大部分海洋生物来说,海洋里的资源比陆地要更丰富,而且生活在海中比陆地更方便——”

海怪是在海中才是海怪,一旦到了岸上,人类的一些重武器就能更好地对付海怪了。

“它又没有人类的思维,怎么可能特地往岸上跑呢?”这位学者开了个玩笑,但也承认,“大体型的生物往往也意味着智慧和寿命的增长,它虽然不是人类,但它的智慧很可能不低,所以,我猜测它正是为了那条鱼,才一路追杀到淮江。”

可能是狩猎,也可能只是撒气。

很多动物的智商等同于人类的幼儿乃至青少年,也经常出现记仇的行为。

曾经有虎鲸群族连续多年攻击特定的船只,说明它们的智慧让他们能够分辨出船只间的区别,也有坚持不懈追杀的记忆力。

虽然担忧“红龙”再次出现,但此时,他们要开始讨论其他海怪了……

是啊,海底的怪兽,可不止这一头。

-

海底的怪兽睡到下午三点多才醒。

渊白一个翻身就从床上坐起,只感觉沉沉地睡了很久——睡得她心情都好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