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69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2169章

还涉及到弹药的持续供应、武器的维护保养和维修。。。。。。

由于赵德昭派了蒋干沿途暗中照顾,何七姑率领三万精锐,十分顺利地拿下了三闾镇。

而马汉也顺利拿下了横塘镇、芙蓉镇。他毕恭毕敬拜见何七姑,代表赵德昭表达了把三个镇封给何七姑的意思。

何七姑叹息道:“封不封给我都没太大意思。我不打算搞什么‘国中之国’,这三个镇,还是大明的领土,接受大明的管理,实行大明的法律。我只打算在三闾镇建立一个《三闾门》,参照江湖门派规矩。重点是我要发布《婚姻法》,在三个镇实行一夫一妻制,绝不允许纳妾!”

马汉再拜道:“皇贵妃,皇上说了,三个镇的税收交给您。”

何七姑叹道:“别再称呼我为皇贵妃了。如果觉得合适,称呼我为何掌门吧。冯宣娇和曹大婶为长老,杨大哥和曹大叔为护法。下面还有一些层级设置。。。。。。至于税收,给我三成即可。”

马汉再次恳求何七姑收下全部税收,何七姑坚决不干。

最后两人讨价还价,何七姑同意收下一半的税收。

何七姑道:“为我带一句话:请赵德昭保重身体,不要沉溺于女色。好好生生为万民打出一个万世太平。”

马汉流泪道:“臣,一定将皇贵妃、哦,何掌门的话带到。”他对何七姑怀有深深的敬佩,还有孩子般的孺慕之情;对于何七姑和赵德昭决裂,他感到万分的痛惜和不舍。

其实这也是张龙、赵虎、王朝、冯唐等共同的情感。

何七姑的三闾门,颁布了天下第一部名正言顺的《婚姻法》。它的最高宗旨是: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互相忠诚,终生恩爱;反对家暴,夫妻和睦;不准纳妾,违者斩首!

凡是在三个镇范围内,夫妻结婚必须在婚姻局登记备案,夫妻共同把手按在《婚姻法》上宣誓,遵守以上誓言。

蒋干把赵德昭决定继续给何七姑军队发军饷的事情禀报给了何七姑,何七姑开始并不同意;经过蒋干的苦苦哀求,加上冯宣娇和曹大婶也表示了同意,所以何七姑勉强表示接受。

但她坚决不接受皇贵妃俸禄和其它待遇,只是接受和其他江湖门派一样的普通的注册、登记、封赏。

三闾门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大的波动曲线。

开始的时候,人们处于好奇,有很多人加入了三闾门。但后来,由于全国性打动乱的战争,造成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相当多的适龄青年女性找不到配偶,于是很多女性离开了三闾门;对于离开的女性,何七姑表达了遗憾型的善意。

但一些男性娶了三闾门女性后,耐不住寻花问柳的心思,又在外面沾花惹草的。。。。。。于是何七姑把这些违背誓言的男人,坚决予以公开处斩!这吓倒了不少准备加入三闾门的男性,导致三闾门人数出现较大的滑坡。

随着大明一统天下,赵德昭颁布了《大明律》,首先废除“七出之条”,还女性以自由和尊重。取消妾室,改成正妻、平妻制,平妻享有正妻一样的政治地位、经济权利等,极大地提高了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

这其实导致了传统的婚姻制度向何七姑的婚姻制度靠拢。

经历了百年太平后,男女比例开始接近。在赵德昭的强力推动下,女性可以做官,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几乎和男性对等,经济收入也大幅度提高。这使得她们不必依赖于男性来求生存,还可能过得更好。

于是,愿意作平妻的女性越来越少。更多的女性追求“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平等、忠实的爱情。

何七姑颁布的《婚姻法》,终于得到越来越多的女性、包括大多数男性的认可。。。。。。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加上赵德昭的《祖训》留下的口子,最终大明皇朝承认何七姑颁布的《婚姻法》的合法性。但也加入了一条:特殊情况下,比如夫妻上了四十岁还没有孩子,允许丈夫在妻子同意的情况下,再娶一位平妻。

不过这个时候的半老男人去追求已经有了自尊、自爱、自立意识的年轻女性作平妻、实在是太难了。

对于这个美好的结局,早已升仙的何七姑是看不到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