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聚贤堂(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朱元璋对朱栤的回答很是认可,笑望李善长继续道:“本来不想让你太过劳累,你这个**居然如此怯懦,看来只能再辛苦你了。”

“谢陛下厚爱!”

“臣岂敢懈怠!”

“此等荣幸,让臣激动不已!”

“臣接旨谢恩!”

李善长瞬间明白过来。

原来这是朱元璋在为自己儿子铺路,同时也让自己明白感恩之心,在朝廷里多多扶持齐王朱栤,甚至不惜确立师生之名分,所以只能欣然接受。

“大哥,真有这必要么?”

“我向来行事无所顾忌,有没有李善长的相助很重要么?”

朱栤有些疑惑朱元璋此举,接着问朱标:“再说,李善长可是你的老师,更是淮西勋贵首领,是你不可或缺的助力,老爹为何把这么重要的关系转交给我?”

“淮西勋贵大部分将领都忠于我们兄弟俩。”

“但唯有李善长屡次在朝堂上与你针锋相对。”

“还有胡惟庸和刘伯温等人。”

“父亲希望咱们联合成一体,只有合力,才能驾驭这帮骄兵悍将!”

朱标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害。

毕竟朱元璋先前就跟他说过了,他对这事完全赞同,这就是稳固明朝国本的一种权力分配策略。

“可是文臣们对我并不友好。”

“当初我竭力护着的刘伯温尚且与我对立。”

“更有我们的老师宋濂和刘伯温牵头的浙东集团。”

“朝中局势远比战场复杂得多。”

“这就是我不想入朝做官的原因,带兵打仗多痛快!”

“根本不用思前想后!”

“确实如此。”

“将军在外可适当不遵君命,这也没啥稀奇的!”

朱栤略带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也是历代王朝共有的弊病:要么武将专横,要么文臣擅权。

要真正实现均衡治理,实在不易啊!不过,随即他又点头认可。

眼前的洪武皇帝朱元璋,却真真正正做到了这一点。

在太子朱标逝世后,他将满朝文武尽数清洗,为大明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催生出了一代雄主——明成祖朱棣。

这无疑是极了不起的壮举!大明得以延续近三百年,绝非偶然!须知,在封建王朝里,若想稳居皇位,心狠手辣是必然选择。

往回追溯历史,天策上将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谁不是靠手腕登上巅峰的呢?他们同样出身寒微(除了氏族背景),命运轨迹竟如此相似。

至于治国权衡之术,更是愈演愈精……当然,说到赵匡胤,他最终的离奇去世,不免令人心生怜惜。

突然间,一声异响:“哐当”。

朱元璋步履沉稳地走过聚贤堂时,脚下一滑,似乎被石头绊了一下,他猛地回头查看那块砖石,一脚踹下竟凹陷出一个巨坑。

随后带着狐疑与愤怒的眼神看向李善长,质问道:“这些石板怎会这般脆薄?莫非这是恩科考试专用的龙道?如果办得如此草率,究竟是何人之过?”

朱元璋一生最憎恶的就是贪赃枉法的行为,竟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耍手段!今日他若不严惩不贷,岂会让人觉得老朱是个没脾气之人?

“回禀陛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