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章 密室之解(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李清歌目光如炬:"赵公子,请恕我直言,你带来的断玉另半,真的是你父亲所交,而非你自行准备的吗?"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赵世泽脸色大变,厉声喝道:"李姑娘此言何意?难道怀疑我在说谎?"

上官临风沉声道:"赵公子不必激动。确认这个细节对查明真相至关重要。"

就在此时,一名侍卫匆匆进来,在上官临风耳边低语几句。上官临风面色一变,看向赵世泽的目光更加锐利。

"赵世泽,"他声音低沉而有力,"查访已证实,你与北狄使者多有往来,且近日曾秘密会晤。可解释一二?"

众人皆惊,目光齐刷刷投向赵世泽。他面色阴晴不定,看了看在场众人,突然长叹一声。

"罢了,既然王爷查得如此清楚,我也不必再隐瞒。"赵世泽语气中带着一丝讥讽,"不错,我确有与北狄使者会晤,但并非叛国,而是负责为朝廷探听北狄军情。这是兵部密令,不便声张,故而显得可疑。"

"若真如此,为何不早说明?"上官临风质问。

赵世泽苦笑:"密令在身,岂能随意透露?若非王爷已有所查,我亦不会吐露。"

上官临风看了李清歌一眼,二人仍有疑虑,但眼下无法确证赵世泽所言真伪。

"王爷,"李清歌忽转话题,"一直有一点我很在意。在黄士元先生提供的讯息中,韩天明与林梦华之事发生在二十五年前,而林叔如今年约四十,年龄上似乎不符。"

这一点确实值得怀疑。众人再次将目光投向林叔,等待他的解释。

林叔面色不变:"我今年确有四十,只是故事并非发生在二十五年前,而是更早。母亲与韩天明相识于庚申年,距今已三十八载。黄老先生记忆有误,并不奇怪。"

黄士元尴尬地笑了笑:"确实是老朽记性不好,年岁错乱了。"

上官临风看了看林叔,又看了看黄士元,心中疑云更甚。案件虽已有头绪,却仍有不少疑点待解。他决定暂将韩世远收押,命人继续看守赵世泽,同时请林叔和黄士元留在韩府,以便进一步调查。

待众人散去,上官临风和李清歌又回到了密室,细致检查每一处细节。

"这案子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得多。"李清歌低声道,"每个人似乎都有所隐瞒,每个证词都存在疑点。唯一确凿的是,韩天明确实被人谋害,而凶手利用密道制造了密室假象。"

"不错。"上官临风点头,"我们需要找到更多证据,特别是关于林叔身世的确证,以及赵世泽与北狄联系的真相。"

李清歌忽然想到什么:"林叔既是韩天明之子,那么他与林梦华的关系应当有迹可循。若能找到林家后人,或许能确认林叔身份。"

上官临风眼前一亮:"此言有理。明日我便派人寻访林家后人。"

两人又检查了一遍密室,确认无遗漏后,准备离开。就在此时,李清歌的视线落在那幅家族画像的背面。她走近细看,发现画布上似有字迹隐现。

"等等,"她轻声道,"这画背后有字。"

上官临风迅速上前,二人小心翼翼地取下画像,翻到背面。只见画布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看起来像是韩天明的笔迹:

"爱女林梦华,与吾相爱,生一子,芳龄二十余载,染病而终。其子由林父抚养,今不知所终。吾欲寻子未得,画此像以志思念。若有来日,愿子知吾心。庚申年冬月,韩天明书。"

这段文字虽然简短,却如一记重锤,敲在两人心头。

"庚申年冬月。。。"李清歌喃喃道,"恰是画像创作三月后。"

"等等,"上官临风敏锐地指出,"这里提到林梦华'芳龄二十余载',若她当时已有二十余岁,与韩天明相爱生子,那么现在林叔若真是其子,年龄应该接近四十,与林叔自称相符。"

"黄士元提供的信息有误,误导了我们的判断。"李清歌总结道,"但为何他要说谎?他与此案究竟有何关联?"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决心。案情虽然扑朔迷离,但真相必将水落石出。

"回去休息吧,"上官临风轻声道,"明日我们寻找林家后人,进一步确认林叔身份。同时,也要查清黄士元与赵世泽的真实意图。"

离开密室时,两人并未注意到,门外走廊的阴影处,一个身影悄然转身离去。月光下,那人的眼中闪烁着紧张与决然,似乎准备采取某种行动。

次日清晨,当上官临风和李清歌准备继续调查时,侍卫匆匆前来报告:昨夜,黄士元悄然离开了韩府,不知去向!更令人震惊的是,林叔的房门紧锁,无人应答。当侍卫破门而入时,只见房内空无一人,只留下一张字条:

"真相非表象,血泪诉心声。欲知吾身世,请于午时三刻,至城郊梅林山庄一会。——林福敬上"

上官临风和李清歌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与疑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