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暗流涌动(第4页)
众人合力将詹先生和剩余黑衣人制服,暂时关在宅院一角。上官临风吩咐心腹侍卫看守,随后召集所有被囚的女子,查问情况。
出人意料的是,当上官临风问起她们是否是被胁迫而来时,众女子竟面面相觑,支支吾吾,无一人承认被胁迫。
"这是怎么回事?"上官临风不解地看向身旁的李清歌。
詹先生被缚在一旁,闻言冷笑道:"我早说过,这些女子都是自愿跟我们走的,不过是想摆脱家族安排的婚姻!我只是帮她们一把,顺便收取些报酬罢了。问问她们谁是被强迫的!"
韩雪瑶站了出来,神色坚定:"我确实是自愿离家,想与阿诚在一起。只是没想到会被劫持至此,更没想到詹先生竟有如此算计。"
"韩小姐此言当真?"上官临风眉头紧锁。
韩雪瑶点头:"我与阿诚相识已三年,早有私约。今年元宵,我们本打算趁灯会喧闹之际离开京城,去江南避世。谁知半路被詹先生的人发现,将我掳至此处。"
阿诚上前一步,拉住韩雪瑶的手,坚定地说:"我虽身份卑微,但愿用一生来证明,我会努力配得上她。"
李清歌看着眼前紧握双手的恋人,又看看其他五名女子,心中渐渐明了。她转向詹先生:"看来你所言不虚,你确实经营着一个'助逃'组织,专门帮助那些不愿接受包办婚姻的贵族女子逃离家族。"
詹先生点头:"事实如此。这些年来,不知多少有情人被门第所阻,只能黯然分离。老夫只是做了些月老该做而未做的事,点破这樊笼,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那你安排他们与商贾子弟相亲,从中收取'服务费',又作何解释?"李清歌追问。
詹先生苦笑:"男方确实需支付一笔费用,但那不仅是给我,更是为女方准备的嫁妆和安家之资。老夫向来只收取一成作为辛苦费,余下的都会如数交给女方父母,或直接交给新人。"
"这便是你所谓的'勒索赎金'?"上官临风恍然大悟。
"正是。女方家族得了'赎金',既能保全颜面,又能了却女儿的婚事,两全其美。男方出钱娶得心仪之人,我从中抽取些许报酬,人人尽欢,何错之有?"詹先生辩解道。
"那去年那位赵家小姐又是怎么回事?"李清歌问道。
詹先生叹了口气,看了阿诚一眼:"这位灯匠小哥本是我请来帮忙的。他精通制灯之术,每年元宵都会制作特殊灯笼,暗藏机关与讯息,方便我们行事。谁知去年他竟与赵家小姐一见钟情,私自带她离开,既未通知我,也未遵循规矩。这让我名誉受损,生意受挫。"
阿诚低下头:"是我对不住先生。但我与赵月一见如故,情不自禁,只想带她远走高飞,再无他意。"
"你们现在何处?"上官临风问道。
"江南,过得很好,"阿诚轻声道,眼神中满是向往,"我本也想带韩小姐去那里,与他们团聚。"
一时间,众人陷入沉默。事情远比想象的复杂:表面看来,詹先生确实犯了拐卖之罪,但从另一角度看,他也算是成全了一对对有情人。那些女子确实是自愿"被绑架",借此摆脱家族的包办婚姻。
上官临风面临两难:若按律法处置詹先生,不仅会牵连多个名门望族,也会让这些女子颜面扫地,甚至可能被迫解除已经缔结的婚约;若不依法处置,又有纵容犯罪之嫌。
"我有个提议,"李清歌思索片刻后开口,"不如让这些女子各自回家,由家族自行处理。至于詹先生,可以以扰乱社会秩序之罪秘密押送回京,避免朝野震动。"
上官临风点头赞同,但随即又皱眉:"最大的问题是韩雪瑶和阿诚。按礼法,他们不可能在一起。但若强行拆散,恐怕韩小姐会有更激烈的举动。"
他看着两位年轻人紧握的手,若有所思。月光下,那双手紧紧相扣,仿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轻易松开。
上官临风转向李清歌,目光柔和:"你以为该如何处理?"
李清歌望着眼前有情人,心中微动。她想起了那个青鸟灯笼,想起了那首暗含心意的诗,想起了那些为爱情甘愿冒险的人们。
"感情之事,勉强不得,"她轻声道,"若能成全,何必阻拦?"
上官临风看着李清歌,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彩。他第一次看到这位通常冷静理性的通灵师流露出如此温柔的一面。
"韩大人那边,我自有说辞,"上官临风轻声道,"只是这对有情人,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