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旧识求助(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初春的风裹挟着细雨,轻轻敲打着窗棂。李清歌正专注地研习《灵心经》,自从古墓奇遇后,她对通灵之术的理解更加深入,每日不辍苦练。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谁啊?这般没规矩。"李清歌皱眉,将《灵心经》小心收入暗格,起身开门。

雨中站着一位身着锦衣的中年男子,虽然风尘仆仆,但气度非凡。他手持一把油纸伞,伞下却已被雨水打湿大半。

"李姑娘!"男子行礼,眼中闪烁着喜悦与焦急,"可还记得在下?"

李清歌定睛一看,顿时认出了来人:"李将军?"

这李慎,正是当朝名将,曾因爱子走失而求助于她。多亏李清歌的通灵之术,才在千钧一发之际救回了那差点被人贩子带出城的孩子。

"将军何故深夜登门?"李清歌侧身让出门口,"快请进来说话。"

李慎摘下斗笠,拍去身上的雨水,沉重地叹了口气:"实不相瞒,李姑娘,下官府中近来发生了些怪事,实在无处可求,这才冒昧前来打扰。"

屋内灯火摇曳,为李将军憔悴的面容增添了几分阴影。李清歌为他倒了杯热茶,静待他道明来意。

李慎双手捧茶,却未饮一口,只是死死盯着茶面,仿佛那里藏着什么可怕的秘密:"自上月以来,府中便不太平。起初只是一些小事——摆在桌上的物件第二天会移到别处,或是夜深人静时总有细微的响动,像是有人在走动。"

"这不算什么大事,兴许是府中下人所为。"李清歌不以为然。

"我原也是这么想的,"李慎摇头,脸上浮现出一丝恐惧,"可后来事情愈发诡异——夜间总有女子哭泣的声音,时而凄厉,时而低沉,却找不到声音来源。前日夜里,夫人亲眼看见一个模糊的人影从她床前飘过,当场吓得昏厥过去,至今卧病不起。"

李清歌眉头微蹙:"府上可有老人去世?或是其他什么伤亡?"

"无有,"李慎急切地解释,"府中这两年都很太平,无人亡故。我已命人搜遍府邸,也找不出半点蛛丝马迹。"

"莫非。。。。。。"李清歌思索片刻,"将军此行是想请我去看看?"

李慎猛地抬头,眼中重燃希望:"正是!当年姑娘神通救我爱子,今日府中怪事,也只有姑娘能解。还望姑娘念在旧日情分,出手相助!"

李清歌沉吟不语。自古墓事件后,她便决定潜心修习,暂不理会外事。然而看着李慎焦虑的神情,又想起当年他对她帮助的真诚感激,心中不忍拒绝。

"也罢,明日我便随将军去府上看看。"她终于点头应允。

李慎大喜过望,连连道谢,起身告辞:"那我明日派马车来接姑娘。"

"不必,我自会去。"李清歌送他至门外,望着他消失在雨幕中的背影,心中不禁泛起一丝不安。

翌日晴空万里,李清歌收拾好几张常用符纸和一些简单法器,便动身前往李府。李府位于城东,是一座占地颇广的府邸,朱门高墙,气势非凡。

刚至府门,李清歌便察觉到一丝异样——不似寻常人家的热闹生机,李府笼罩着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仿佛整座宅院都被一层无形的阴影所笼罩。

门房认出了李清歌,忙引她入内。刚踏入院门,李清歌便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

"这不是李姑娘吗?"

她转身一看,竟是上官临风,一身便装,正倚在廊柱旁,唇角挂着那抹标志性的微笑。

"王爷?"李清歌颇为意外,"你怎么在这儿?"

上官临风轻笑:"李将军是我多年挚友,昨日他向我诉说府中怪事,我便过来看看。没想到他还请了你来,看来咱们又要并肩作战了。"

李清歌暗自皱眉。自古墓事件后,她与上官临风虽时有往来,但总觉得他目光中多了几分难以言明的情愫,令她有些不自在。

"王爷莫要说笑,我只是来帮将军解决些小麻烦罢了。"她故作淡然。

李慎匆匆迎出,见二人已经碰面,略显尴尬:"李姑娘来了!王爷已在府中等候多时。实不相瞒,我昨日也向王爷求助了。"

上官临风摆手笑道:"无妨,有李姑娘在,这些小事想必迎刃而解。"

三人一同步入厅内,几名家丁已在厅中恭候。李将军向众人介绍了李清歌和上官临风的身份,随即命人带李清歌去看望卧病的夫人,而上官临风则留在厅中,与李慎详谈。

夫人卧室内,一位中年妇人面色苍白地躺在床上,眼眶深陷,似乎已数日未得安眠。见到李清歌进来,她勉强撑起身子,虚弱地行礼。

"夫人不必多礼,请躺好。"李清歌上前一步,"能否告诉我,那日夜里究竟看到了什么?"

夫人咽了咽唾沫,声音颤抖:"那夜我刚要熄灯就寝,忽听窗外传来低泣声,起初还以为是风声。可那声音越来越近,最后竟像是从床边传来。我。。。我回头一看,便见一团青白色的雾气,慢慢凝成一个女子的模样。。。"

"看清她的面容了吗?"李清歌追问。

夫人摇头:"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但我能感觉到她在看着我,那目光充满了。。。恨意。"说到这里,夫人不禁打了个寒颤,"我刚想喊人,那影子便飘向了我,穿过我的身体。。。我只觉一阵刺骨的寒意,便什么都不知道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