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五章 更大的组织(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天,秦风在平台上发布一封长文公告:

标题叫《更大的组织,不是我们一个人的事》

他在里面写道:

“金风不是一个组织的名字,而是我们这些相信规则、愿意共识的人聚在一起的一种结构。”

“从今天起,我们不再把共识只看作一种内部制度,它可以是多组织协同下的公共语言。”

“我们不会放弃我们最初的标准,但我们愿意允许在标准之外有人参与共建。”

“我们保留规则的根,但我们不独占规则的果。”

公告发出当天,金风正式启动“外部组织合作通道试点”。

五家外部组织成为第一批试点单位,每家将对接一名金风节点支持者组成“共建小组”。

他们不会变成金风的“加盟商”,不会挂金风的牌,也不会按总部指令行事。

他们将以“独立共识体”身份运行,只使用共识结构,不接受利益返还,但需接受公开评估。

这一试,立刻带来各种问题。

有组织照抄金风积分模板却把权重比例搞错,导致现场服务员为争分数互相内卷。

有组织接入后希望保持原有核心成员终身管理制,与轮值协调理念冲突。

有组织只想用金风资源,不愿开放任何内部反馈机制。

一个负责对接的金风成员说:“我们不是出去传教的,但现在像是进了各地的江湖,有人想学咱这套,有人想借咱这套做大旗,还有人想拆了咱这套另起炉灶。”

秦风把所有问题收集整理,最后做了个决定:

外部组织分为两类:协同体与共识体

协同体仅借助技术与方法,不进入金风评估,不参与共议,不获取激励

共识体认同价值与制度,愿意接受节点观察评估,参与区域共识任务

所有合作建立统一协议,名为《共识运行备忘录》

备忘录首条写着:

“我们同意共识机制源自金风,但不归金风专属。”

第一次共识协调大会正式召开。

三十六家组织派代表到会,提出建议六十二条,最终通过十五条,全部写入《共识合作白皮书》。

这本白皮书成为全国第一个由多个非营利组织联合协作共识制度而非行政合同形成的正式文书。

发布会上,没有人讲话太久,也没人拍桌子。

但台下掌声却比以往更长。

有人私下问秦风:“你不担心金风的权威被稀释?”

他笑了笑:“我担心组织小了活不下去,但我从来不担心规则被人用,只怕没人想用。”

“组织的重点不是越来越强,是越来越‘有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