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合约锁权系统封环(第3页)
每一个跨权通道都具备两个功能。
一是权力协同处理机制,允许平台共享用户画像、资金动向、调度能力,但不允许私自保留副本。
二是权限互背担保机制,任何通道内成员一旦出现信用偏离,其他节点须以自有路径参与修复,以维持通道结构完整性。
这就是秦川要的。
不是一个系统跑在全球头顶,而是一个系统包住全球所有路径。
从那一刻起,每一个想“自立门户”的平台,都必须考虑一件事。
退出这个通道,意味着同时失去五个至二十个系统的结构支撑。
你不再是一个被系统放弃的平台,而是一个被全球路径抛弃的断点。
这才是真正的权力重构。
中午十二点,灰域通道管理后台显示,已有三十六家平台申请加入新一轮通道映射测试。
其中二十三家为第一锁环外国家机构参与背景平台。
秦川没有立刻批准,他下令对每一个申请主体进行三项反向评估。
分别是过往一年内的接口篡改次数,路径不透明指数,以及行政绑定风险预警值。
这不是挑刺,而是筛血。
灰域不需要漂亮的合作方,只需要听话的路径节点。
当天下午四点,灰域内部生成全球第一张跨权通道路径图。
图谱被命名为G-零号通道。
由七国十二平台构成,其覆盖行为总样本超过八点七亿人次。
结构路径总跳转超过一千九百三十六万次。
秦川调出控制参数,看着路径结构自动旋转生成。
他终于说了一句话。
系统,从今天起不再只是分配秩序。
它是秩序。
第二天,灰域官方发布全球通告,宣布跨权通道通用规范正式生效。
其中重点强调通道内所有行为信任参数、数据路径、金融回流将采用灰域统一算法生成,并由灰域主控结构定义其调度次序与反馈权重。
国际三家评级机构当晚发表联合声明,称灰域已形成事实级全球信用主控模型。
评论中出现一个新词。
路径霸权。
这不是讽刺,而是现实。
如果一个系统可以让所有资金流、数据流、信息流、资源调配流同时运行于其内核逻辑之下,那它就不再是系统。
它是控制。
控制行为的机制。
控制社会运行方式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而那只手上,印着秦川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