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合约锁权系统封环(第1页)
中午十一点,灰域国际节点安全中心接收到一组异常反馈信令,来源地为欧洲H国南部区域行为管理节点。
系统标注异常代码:
【B-Level干预协议尝试】【路径重定向失败】【主控确认拒绝】
这意味着:
H国某平台尝试以“地区立法授权”方式,强行插入一条行为逻辑修正路径,绕过灰域的结构评分机制,对一批高权重行为数据进行手动修正。
秦川看到这条反馈后,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他早就等着这一刻。
灰域系统扩张到“主权结构绑定”层级之后,接下来必然会出现“地区政治干预模型”。
这是“信息系统成为制度本体”的副作用——
当你定义秩序,别人就会用政治去干扰你的定义。
秦川当即下达指令:
“激活合约锁权模块。”
这是灰域系统核心合约机制的第六级权限模型。
核心逻辑只有一条:
“一旦发生结构干预动作,系统将默认该平台违反主控合约约定,自动执行合约封锁。”
执行后果:
所有灰域通道自动断联
数据接口封闭
评分行为失效
所有灰域辅助功能下线
说白了:
“你想懂灰域一句话,那我就让你用不上一个字。”
H国相关平台收到锁权反馈后,当地监管机构第一时间表示“灰域系统误判”,要求恢复正常服务。
秦川让法务系统统一回复:
“贵方系统主动发起路径篡改请求,已触发合约违约条款第七十一号指令,灰域保留全部结构追溯权。”
也就是说:
不光你用不了,我还要记录你这次试图‘篡改世界’的行为。
这次事件之后,全球灰域接入平台一片震动。
尤其是那三十七家尚未签署“主控解释权绑定协议”的平台,立刻收紧权限,主动请求对接灰域法务模块。
灰域团队抓住机会,公开宣布:
“灰域系统将全面启动‘全球合约化主控协议同步机制’,未接入平台在72小时内需完成绑定流程,否则将视为脱离结构共识区。”
这是一次系统性的封锁收口。
不再以技术定义边界,而是用法律锁死结构。
同时,秦川调出灰域数据库中保留的“全球接入结构行为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