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八章 撕开遮幕的人(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江城的秋天,总是比北边晚一步转凉,市区的银杏还未黄透,街边的槐树叶却已开始发卷。一早上起来天就灰蒙蒙的,像是一层毛玻璃罩着城市。秦川醒得比平时早,他没有看手机,也没打开电脑,只是坐在书房窗前发呆,眼睛望着远处那片即将封顶的建筑工地。

那里,是“纽网基地”三期工程的主楼,预计一个月后将进入数据节点部署阶段。

但他知道,这一个一月,将会成为整场游戏的分水岭。

他昨晚收到了一封手写信,匿名送到他名下某家咨询公司前台,是纸质、淡蓝色信封、无署名、无戳章,里面的内容却只有一句话:

“你想替代的,并不只是规则。”

这一句话不长,却像是撕开了某层遮住全局的布。

秦川没跟任何人说起这封信,但他明白,对方是在提醒他,也是在警告他——他已经不再只是被当成“系统变量”,而是成为了“秩序挑战者”。

他没有恐惧,也没有退缩。

他只在那天上午做了一件事:将三家核心子公司董事会成员名单做了系统性调整,把其中两个“公关型”人物替换为“算法出身”的实操人员。

这一步被不少外界分析为“技术派上位”的信号,但实际上,他只是在悄悄削弱一切“妥协”可能性。

因为他知道,能在这场风暴里生存下来的,不是圆滑的,而是拥有清晰认知和硬核执行的人。

与此同时,顾知源那边也收到了消息。

R6内部开始分歧,有一部分人认为与其继续拉扯,不如主动“谈判”,设定底线,让秦川在既有制度内“开个口”,释放一部分主动权,换得整体可控。

但顾知源拒绝了。

“我们不是谈判者,我们是建墙的人。”他在一次私下小组会议上说,“他能拆一面,就能拆十面。”

于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暗线反击”被推上日程。

这一次,他们没有发起外部报告,没有媒体带节奏,也没有法律文书,而是启动了一个被命名为“水镜计划”的数据浸透模型。

水镜计划的核心,就是“反代行为”:模拟秦川系统中的若干关键节点,并在边缘层构建一套高相似度的“虚拟运行体系”,再通过定向数据投放制造“反馈假象”,诱导其算法结构进行逻辑错误修正。

这不是直接攻击,而是“错觉注入”。

在大多数系统中,只要判断标准出错,结果必然偏离。

而秦川系统虽然强调“自治行为”,但其底层结构依旧遵循“行为数据生成信任谱系”这一逻辑。一旦行为被篡改,整个信任链就会被迫自我纠偏,甚至重新计算信任权重分布。

这会带来最可怕的后果:内部相互不信任。

而这一切,必须在他完全察觉之前完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