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章文武兼修育人才(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正当他埋头苦干之际,内侍来报,说是礼部尚书孟本求见。

朱允熥让他进来,只见孟本一脸严肃地行礼:“拜见平西王殿下。”

朱允熥笑道:“孟大人不必多礼。有何事吗?”

孟本欲言又止:“殿下,老朽冒昧前来,是为了新式学堂一事。”

朱允熥挑了挑眉:“哦?孟大人有何高见?”

孟本犹豫了一下,还是直言不讳:“殿下,老朽以为,设立新式学堂是好事,但若完全抛弃传统经学,恐怕有违祖制啊。”

朱允熥恍然大悟:原来孟本是担心新式学堂会冲击传统的科举制度和儒家教育。

“孟大人多虑了。新式学堂并非要取代传统教育,而是作为补充。我大明之所以需要这样的学堂,正是因为单靠传统经学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孟本还是有些担忧:“可是,若学子们都去学这些‘实用技术’,谁还去读圣贤书,参加科举?”

朱允熥笑道:“孟大人,科举取士的传统不会变,士大夫的地位也不会变。新式学堂培养的是另一类人才,他们与读书人并行不悖,各司其职。就像神机营不会取代传统军队一样,新式学堂也不会取代传统学府。”

听了朱允熥的解释,孟本这才稍稍放心:“既然殿下这么说,老朽就放心了。不过,老朽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

“请讲。”

孟本道:“新式学堂虽好,但也不能完全抛弃经学。老朽建议,在教授那些‘实用技术’的同时,也应该加入一些经学内容,让学子们明白做人的道理。”

朱允熥点点头:“孟大人所言极是。我正有此意,新式学堂会保留一定的经学课程,不会让学子们成为只懂技术而不懂道理的匠人。”

孟本大喜过望:“殿下英明!如此一来,老朽就彻底放心了。”

送走孟本后,朱允熥提笔写了一首《新学颂》:

“天地之大,万物待解。

格物致知,探微究玄。

旧学虽好,未尽真理。

新知日出,如日方升。

立堂授艺,育才兴邦。

格物穷理,算学精微。

工匠制器,医者救人。

四学齐开,人才辈出。

大明兴盛,全赖新知。

愿我子孙,勤学苦思。

他日成才,报国安邦!”

这首诗表达了朱允熥对新式教育的期望,以及对培养新型人才的憧憬。

写完诗后,朱允熥命人将其刻在石碑上,立在第一所新式学堂的门前,以彰显其重要性。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允熥马不停蹄地筹备新式学堂的事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