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章稻颂传世定丰年(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常升听出了言外之意,哈哈大笑:“明白了,你这是要让蒙古人见识见识咱们大明的厉害!”

朱允熥点点头:“没错。鞑靼这几年不太安分,总在边境挑衅。这次派使者来,表面上是来朝贡,实际上是来探听虚实的。咱们得让他们见识见识神机营的厉害,免得他们蠢蠢欲动。”

常升赞同道:“这主意好!吓唬吓唬那些蒙古人,让他们知道咱们大明不好惹!”

两人又聊了些其他事情,常升才告辞离去。

朱允熥坐在桌前,考虑着接下来的计划。

自从掌管军权后,他的日子过得很充实。神机营建设顺利,边疆将领纷纷投靠,连皇爷爷都对他刮目相看。

但朱允炆那边也不容小觑。作为太子长子,朱允炆在朝中的影响力本就很大,再加上掌管民政,手握赋税大权,确实有很多筹码。

“看来得想个办法,在民间也树立起威望才行……”

朱允熥思索片刻,忽然想到了杂交水稻。

武昌府的杂交水稻丰收后,已经在周边地区引起了轰动。如果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高产稻种,肯定能赢得百姓的拥戴。

“对,就这么办!”

朱允熥拍案而起,立刻叫来心腹太监,吩咐他连夜拟一份奏章,请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

朱允炆虽然掌管民事,但军队的粮食供应还是归朱允熥管。以军需为名义推广杂交水稻,朱允炆就算想阻挠,也没太多理由。

写完奏章,朱允熥又提笔写了一首诗,题为《稻颂》:

“金穗千顷压枝低,一粒辛勤一滴汗。

年年丰收家家乐,处处粮仓满满堆。

莫忧饥寒来袭扰,但看稻浪起伏翻。

但愿黎民皆温饱,此生无悔报君恩。”

这首诗表面上是歌颂丰收,赞美农民的辛勤劳作,实际上却是在为杂交水稻做宣传,为他接下来的动作铺路。

写好诗后,朱允熥命人将诗抄录多份,分送给各地州府,同时附上杂交水稻的种植方法和优势介绍。

做完这一切,朱允熥长舒一口气,躺在床上闭目养神。明天还要接待蒙古使者,得养足精神才行。

次日一早,朱允熥就起床了。他换上一身戎装,显得英姿勃发,气宇轩昂。

“蒙古使者到了吗?”

朱允熥问道。

“回殿下,蒙古使者已经到了,正在驿站休息。按照安排,申时会去校场观看神机营演习。”

朱允熥点点头:“好,那就按计划行事。”

上午,朱允熥先去了五军都督府,处理了一些军务。近来边境很平静,看来鞑靼正在观望,等使者回去汇报情况再做打算。

中午,朱允熥回到东宫用膳,刚吃完饭,就有太监来报:“殿下,陛下宣您觐见。”

朱允熥一愣,皇爷爷怎么这时候找他?

“知道了,这就去。”

朱允熥整理了一下衣装,快步前往乾清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