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诗词引风波(第1页)
“三皇孙说,明年还要在全府推广这种稻种,到时候我们武昌府的百姓就再也不愁吃饭了!”
老农满脸幸福地说道。
朱允炆强忍着怒火,又问道:“听说三皇孙还修了水利?”
“那可不!”
老农更加兴奋了,“三皇孙请来了凉国公,带着大军修了好几条大水渠,把长江的水引到了我们这些旱地里,现在种地再也不愁水了!”
“而且三皇孙还教我们种地的新法子,说是什么……科学种田?反正按他说的方法种,收成就是比以前好!”
听着老农滔滔不绝地夸赞朱允熥,朱允炆只觉得胸口一阵闷痛,几乎要喘不过气来。
“多谢告知,我们还有事,先告辞了。”
朱允炆勉强说完,就急匆匆地带人离开了。
回到城里,朱允炆一言不发地走进了一家酒楼,要了个雅间,然后猛灌了几杯闷酒。
“殿下,您消消气,事情还没到绝路。”
黄子澄小声劝道。
朱允炆把酒杯重重地放在桌上:“消气?怎么消!朱允熥那个王八蛋占尽了先机,我现在拿什么跟他比?!”
黄子澄沉吟片刻,说道:“殿下别急,我们得想办法查清楚三皇孙的新型稻种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依臣看,这种稻种绝非三皇孙能研制出来的,肯定另有蹊跷。”
朱允炆眼前一亮:“你的意思是,揭发朱允熥欺骗皇爷爷?”
黄子澄点点头:“若能证明三皇孙的新型稻种另有来历,甚至可能是从倭国或其他番邦偷来的,那就是欺君之罪,陛下定不会轻饶。”
朱允炆想了想,觉得有道理:“那我们得派人去查查这稻种的来历!”
正当两人商议对策时,酒楼外突然响起一阵喧闹声。
“发生什么事了?”
朱允炆叫来店小二问道。
“回客官,是三皇孙又写了新诗,现在正有人在街上传唱呢!”
店小二兴奋地回答。
朱允炆脸色一沉:“又是诗?什么诗?”
“好像是叫《讽世》,据说写得可好了,大家都争相传唱呢!”
朱允炆眼中闪过一丝嫉妒:“把诗抄来我看看。”
“是,客官稍等。”
店小二匆匆下楼,不多时便带着一张纸条跑了上来。
朱允炆接过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讽世》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虎踞江南地,龙盘华夏乡。
时来风送便,直挂云帆济沧海。”
读完这首诗,朱允炆和黄子澄都惊得目瞪口呆。
“这……这是在讽刺朝中那些依靠家世上位的官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