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武昌变局惊四座(第1页)
“诗!用诗来宣传!”
在这个文人墨客遍地的时代,一首好诗能传遍大江南北。如果能写首诗歌颂武昌府的变化,再花钱请一些名士传唱,那效果肯定比报纸广告还好。
“回去就写一首!”
正当朱允熥盘算着如何宣传自己的政绩时,武昌知府张诚匆匆走了过来。
“三皇孙殿下,蓝国公派人来报,说南城的渠道已经修通了,随时可以通水!”
朱允熥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好!咱们这就去看看。”
至于朱允炆那边……
应天府,太平门外。
朱允炆站在马车上,看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脸上挂着虚假的笑容,心里却满是焦躁。
“齐泰,你确定这样有用吗?咱们已经发了一个月的粥了,可民众的反应好像一般啊。”
齐泰在一旁陪笑道:“殿下莫急,百姓们正在排队领粥呢,您看他们多高兴啊。”
朱允炆皱了皱眉头。高兴个屁!他又不瞎,那些排队的百姓眼里哪有什么感激?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罢了,一旦粥没了,这些人马上就会散去,根本不会记得是谁恩施的。
朱允炆心里郁闷得很。这一个月来,他按照朱允熥的“建议”,在应天府设了几十个粥棚,每天免费发粥。
可效果却差强人意。那些吃了免费粥的百姓,倒是嘴上说几句感谢的话,但转身就忘了,根本没什么实质性的好评。
“这该死的朱允熥,果然没安好心!”
朱允炆这才意识到,自己上了朱允熥的当。光靠发粥根本赢不了民心,除非一直发下去,但这显然不可能。
他转头看向另一边正在施工的水利工程,同样是一片混乱。
为了赶工期,他找了大量民工,可这些人干活懒散不说,还经常偷工减料。要不是有官府的监工盯着,恐怕早就烂尾了。
“黄子澄,这水利工程到底什么时候能完工?”
黄子澄走上前,苦着脸说道:“回禀殿下,按照目前的进度,至少还要两个月……”
“什么?两个月?可皇爷爷的考核只剩下两个月了啊!”
朱允炆急了,这水利工程要是赶不及完工,他拿什么去见皇爷爷?
黄子澄连忙解释:“殿下别急,臣已经让人加紧施工了,争取早日完工。”
朱允炆心中暗暗叫苦。他本以为选应天府会更容易些,可没想到却陷入了泥潭。
这可如何是好?都怪那该死的朱允熥,给他出这些破主意!
而常升那边……开国公府,书房。
常升看着手中的账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琉璃生意真是太赚钱了!才短短两个月,就赚了两百多万两银子!”
开始他还担心外甥的“降价增量”策略会亏本,但现在看来,这小子的点子是真绝了。
降价之后,琉璃的销量暴增,不仅富户豪门买,就连一些小康之家也买得起了。虽然利润率降低了,但销量的增加远远弥补了这一点。
更妙的是,由于常升提前抢占了市场,其他商家想要跟进也来不及了。就算有人模仿,也无法比拟允熥研制的琉璃品质。
“这小子是个做生意的奇才啊!”
常升感叹道。过去他一直以为允熥只是个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没想到竟然是个被埋没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