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白露 灵感(第2页)
或许在他心底也有一个声音,告诉他,这栋静静在这个东方古国偏僻的小村落里等待归人的小楼,是陈家的来处。
小楼在,陈家在中国仍有根脉。
刘清宁点头:“没关系,我尊重你的决定。除了老屋和小馆,其他地方逛过了吗?”
“逛了荷花池。”
“荷花已经枯了。”
“是,一片残荷,也很有意境。中国有句古诗,叫——”
“留得残荷听雨声。”
“对。还带Manuel逛了逛华侨历史展览馆,你很用心。不过展览馆的内容似乎还单薄了一些。”
“筹备仓促,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已经在群里,朋友圈发了征集启示,留了邮箱,希望收集更多关于云上村华侨的的故事,老照片和一些老物件,丰富展览馆的内容。”
“志向远大!我拍了不少照片,传给我哥哥,让他们把村里的事多多地说给我父亲听。上次回马德里,我跟他说了村里的事,他非常感兴趣。”
“老人家身体还好?”
“恐怕时日无多。”
“抱歉。”
“不必抱歉。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陈显华微笑,“这次来中国之前,父亲跟我说,他年轻的时候,偷渡出国,路上吃尽了苦头,有几次甚至以为自己要死在半路上。能活着到欧洲,还能在欧洲闯出一道天地,他这辈子已经值得。唯一的遗憾,是在有生之年没能再回老家来看看。如今我有机会在中国发展,他对我寄予厚望。”
父亲说,当年祖父把陈家人带出去,是陈家的英雄。如今他如果能再把陈家人带回来,也是陈家的英雄。
刘清宁心里一动,一个想法到了嘴边,可转了转,还是没有说出口。
“妈妈,那有个外国人!”一个小孩从楼梯口探出脑袋,看到Manuel,大声地冲着楼下喊,“妈妈,这个村子真的有外国人!”
说完,又噔噔噔跑下楼去。
“他在说什么?”Manuel问。
“他说这里有个外国人,非常惊喜,跑去告诉他妈妈了。”刘清宁翻译。
“哦,我成了这里的景点了吗?”Manuel开心地大笑起来。
“或许,我真的应该雇佣几个欧洲人,来这里扮演NPC。”刘清宁说着,突然想到了什么:有了!”
这个想法给了她灵感。
再过一个月就是中秋,去年云上中秋集市大获成功,今年镇里早早计划,要再搞一次中秋集市,把云上华侨中秋晚会的品牌打响,做成一个长期活动。
一个月前镇里叫刘清宁去开活动策划会,会上钟文焕说了,县里领导对云上村的中秋晚会十分重视。
“这几年各地都在搞村晚,几年下来颇有成效,不仅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也推动了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我们云上村就要把中秋晚会搞成第二个村晚,好好利用这个机会,打造云林镇旅游的新品牌。县领导说了,筹备组都好好想想今年的主题和特色,既要传承,又要创新,既要接地气又要正能量。”
既要又要,可真是领导一张嘴,牛马跑断腿。
这一个月,不论是陈今越手下的活动筹备组还是刘清宁都绞尽脑汁,点子想了不少,但感觉距离“创新”“正能量”总还差那么一口气。
今天跟陈显华和Manuel这么一聊,她有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