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迦腻色伽王护法 波你尼仙撰声明(第2页)
迦腻色伽王因之喜不自胜,又在塔上建起二十五层金铜露盘,把如来的舍利放置其中,好生供奉。
哪知塔的营建刚结束,却见旁边的小塔在石塔地基的东南方伸出半截,迦腻色伽王有些不高兴,吩咐人将小塔毁掉,不料在石塔第二级的石基中又半隐半现地露出半截小塔,并且在毁掉的小塔原处又长出一尊小塔。
迦腻色伽王醒悟过来,不由得对自己无端的争强好胜行为感到惭愧,感叹道:“唉,人啦,争强好胜容易迷惘,神灵的功德难以遮盖。面对神灵护佑的佛塔,凡人愤怒争胜有什么意义啊!”
醒悟的迦腻色伽王双手合十,面塔谢罪而归。
从此,迦腻色伽王诚心敬佛,资助僧侣建造寺院,解读佛经,成为继阿育王后的佛教大护法,并称护持佛法二王。
这两座小佛塔依然保存完好。
在大佛塔东南石阶上就可见到这两座塔,一高三尺,一高五尺,形状结构,如同大佛塔。
很多患病的信众,都来到塔前涂香撒花,祈求康复。只要诚心皈依,很多人都能获得神佑,得到了痊愈。
佛塔旁边,又有两尊佛像,一尊高四尺,一尊高六尺,都是佛在菩提树下加趺坐像造型。
这边能净正静心观着佛像,太阳照来,佛身金光闪闪,细细看去,佛像纹饰呈青绀色。瓮声问道:“长老,这佛像怎么是青绀色?”
一老僧人上前告诉解释:几百年前,石塔的地基缝隙中有金色蚂蚁,大者如指头,小者似麦粒,同类相聚,咬啮石壁,咬过的地方纹理如同雕刻一样,嵌上金沙,就成了佛像的这般模样。
信步向南,佛塔南阶上有一幅佛陀画像,高一丈六尺。此像中的佛,胸部以上两个身躯,胸部以下合为一体。
能清问:“这佛好生奇异,莫非也有来历?”
寺僧回答:“这位师傅好眼力!佛像其所以如此神异,当真与一位力夫和画师有关。”
相传有个穷人,靠出卖劳力为生,得到一枚金币,发愿修造佛像。他来到佛塔前,拿出金币,对画师说:“我的愿望是绘画如来妙相,但我只有一枚金币,不够酬金,恳请画师满足我的心愿。”这画师也是虔诚的佛徒,看力夫一片诚心,便答应不计价钱为他画一幅。不久,又来一人,与那力夫一样,希望以一枚金币绘画佛像。
画师也接受这人的金币。然后调好颜料,妙施丹青,精心地画出一幅如来像。
画成,两人同时来到像前拜佛。画师指着佛像说:“这是你们所要作的佛像。”二人疑惑,画师知道他们的想法,便说:“你们为什么要想那么多呢?我接受了你们的钱币,必然要帮助你们实现愿望。如果我没有说谎,佛将显示神异变化。”
话音刚落,佛像便显现灵异,上躯分为二身,影像交叠,光辉耀眼,二人心悦诚服,对佛的信念更为坚定。
下了佛塔台阶,转向塔西南,行百余步,有一尊白石佛像,高一丈八尺,面北而立。
寺僧介绍这佛像也甚灵异,经常半夜自行绕着佛塔巡行。最近有盗贼潜入佛寺行盗,佛像挺身迎敌,盗贼们震惊不已,不知所措,佛像则回归原位如当初一般站立。
这群盗贼因此改过自新,周游城乡,自觉地向远近的人们传说此事。
大佛塔周围,还有百数座小佛塔如鱼鳞般环绕。出入于塔林,焚香之味,梵音之声,不绝于耳目。各种有关圣贤的传说,都被人们不断地传颂。
玄奘再次走到塔下,站在宽阔的塔基上,仰望着高大矗立的塔,陷入沉思。
看到沉思中的玄奘,寺僧又说起如来的一个重要预言:这塔经历了七次焚烧七次重建后,佛法才会消失。
玄奘忙追问,寺僧说:这塔已经三建三毁了。
自玄奘访问健陀罗国后,佛法在这国确实日渐式微,不过此已为后话了。
从醯罗城东南行五百余里,就到健驮逻国。
健驮逻,又作乾陀罗、健驮罗。既是古代南亚次大陆国家的名称,也是佛教艺术流派的名称。其地在今阿富汗喀布尔河下游流域,库纳尔河与巴基斯坦印度河之间,东临信度河,即印度河。范围相当于今巴基斯坦西北、阿富汗东北地区,次大陆的西北部。
健驮逻国国都名叫“布路沙布罗”。“布路沙布罗”,又叫弗楼沙,意为“丈夫宫”,方圆四十余里,故址在今巴基斯坦北部白沙瓦市西北。
健陀罗国王族早已绝嗣,整个地区受迦毕试国统治。
玄奘一行踏进健陀罗。
能清带着能净,照例先行打探,却见此时的健陀罗地区,城市空荡,荒芜不堪。
一路走来,物产还算丰盛,庄稼长势良好,花果繁茂,多产甘蔗,还出产石蜜。气候温暖,霜雪少见。
路途上居民稀少,进入都城,走到宫城西南一隅,这里大约聚居了千余户人,方有热闹的感觉。
这些居民,看上去都显得怯懦,胆小怕事。法显访问这里的时候,健陀罗还是佛法兴盛之地,玄奘到访之时,这里的居民已经多信异道,少信正法,对佛法已经不感兴趣,倒是各种外道比较盛行。
但这地方自古以来便是佛教圣地,正法久住,梵音高唱,很多贤圣大师,像那罗延天、无著、世亲、法救、如意、胁尊者等,都出生在这里。他们留下了很多经典著作,比如《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俱舍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大乘百法名门论》等,玄奘在国内时都精心研读过这些经典。
不过现在佛教在健陀罗有些衰落。境内有佛寺十余所,大多荒废残破,杂草丛生,庭院萧条,佛塔倾倒毁弃,其他宗教祠院倒有上百处,各种宗教在这里竞相传播。
既然是佛教圣地,自然留下了不少历史遗迹。玄奘拉上一个僧人,带着徒弟们一一前往礼拜。
都城内东北曾有一处安放佛钵的宝台,佛涅磐后,生前所持的食钵流落到健陀罗国,几百年间,人们筑台供奉。如今,台的故基尚在,钵却已流传到隔壁波剌拏斯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