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飒秣建移风易俗 纳缚伽蓝遇慧性(第2页)
玄奘就说:“何国都城的壁画是供国王从南面朝拜的,华夏帝王居于正中,足见华夏文化在何国君主中的分量。”
能清、能净、能自都说,我们高昌也是中华帝王滋养的国土。言语间颇为自豪。
从何国西行二百余里,到达的小国是喝捍国。
喝捍国方圆千多里,又作喝汗,唐称其为东安国,在那密水(今泽拉夫善河)北岸一带,东距何国二百里。都城喝汗城,位于撒马尔罕西北。国内有大城二十座,居民点一百个。土地所宜种植的庄稼和风俗,和飒秣建国差不多。
从喝捍国西行四百余里,到达捕喝国。
捕喝国,又叫安息、布豁,北魏时被称为忸密,唐称为中安国,国土东西长,南北狭,位于泽拉夫善河下游区域,西濒乌浒河(阿姆河),都城为阿滥谧城,即今中亚著名城市布哈拉。境内大城池四十座,小聚居地千余所。在昭武九姓中,捕喝国或中安国武力算是较强的,募勇健者为柘羯。柘羯就是战士之意。唐高祖武德年间,中安国遣使入朝。贞观初年,中安国又遣使入朝,奉献土特产,唐太宗告诉使者:西突厥已被降服,商旅往来道路畅通了。消息传回西域,各小国都纷纷来朝。中安国国王又献名马,向唐太宗汇报,自己这一姓为中安国之君,已传二十二世。与此同时,东安国亦入朝献供,自称子孙相传十世。
捕喝国各种物产、风俗都与飒秣建国相同。
从捕喝国西行四百余里,到伐地国。伐地国,又叫毕国,唐称为西安国。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西南,阿姆河西岸。幅员大约四百余里,物产、风俗同于飒秣建国。
伐地国西南行五百余里,到货利习弥迦国。
货利习弥迦国,又作驩潜、呼似密、火寻、过利等,这地方就是著名的花剌子模。疆域较小,分布在乌浒水两岸,东西宽二三十里,南北长五百多里。东南六百里距戊地,西南与波斯接,西北抵突厥曷萨,都城急多飓遮城,在今中亚咸海以南的基发一带。在西域诸小国中,唯有此国商贾出行乘牛车。土地宜种的作物和风俗,与伐地国相同,语言稍有差异。
货利习弥迦国西南三百余里,是羯霜那国。
羯霜那国,即史国。羯霜那国地处阿姆河上游,方圆一千四五百里,其西一百五十里是那色波,这是一个臣属羯霜那国的小国,被称为小史。北二百里是米国,南四百里就是吐火罗。都城在撒马尔罕以南的沙赫里夏勃兹,这是中世纪粟特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居独莫水(今卡什卡河)南,国君是康国后裔。城内有祆教的祭祠,每次祭祀都必须需要上千只羊,举凡用兵之类的大事,都要先到神祠祷告后才进行。国内有城池五百座。土地宜种的作物和风俗,与飒秣建国相同。
从羯霜那国西南行二百余里就进入山区。山路崎岖,盘曲于山间的羊肠小道,危险难行,沿途人烟稀少,缺乏水草植被。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进三百余里后,便到达铁门。
铁门,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达尔本特西十三公里处,是古代中亚南北交通要冲。地势险要,悬崖巉峭,狭径穿行于此,更感山陡峰逼。两崖相对,石色如铁。巍峨的兴都库什山脉绵延至此,成为一条明显的地理分界线。葱岭以东,水皆东流;葱岭以西,水皆西流。铁门是天然的地理分界线。
铁门也是政治地理的分界线。
此时西突厥在叶护可汗统治下,控弦之士数十万,北并铁勒,西据波斯,南接罽宾,称霸西域,故依此形胜之便,设关隘,关口设置一道门,门用铁皮包裹,又用铁铸铃铛,悬挂在门户上。因其险固,故称铁门。
铁门是突厥南境最险要的关塞,被视为西突厥汉国的西界,出了铁门,就是睹货逻国(吐火罗国)了。
铁门关外,便是睹货逻国故地。
睹货逻国,又称吐火罗、土豁罗,北魏时称吐呼罗。
玄奘来到睹货逻国的时候,该国已经被突厥所灭,为突厥所统治。
其故国统治区域大致在今阿富汗北部的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上游(缚刍河)之间。南北一千余里,东西三千余里,东扼葱岭,西接波斯(今西亚伊朗),南界至大雪山(兴都库什山),北界始自铁门,缚刍河横贯国土中部,自东向西而流。
传说中的汗血马就出于该国。
睹货逻王族,自数百年前就断绝了子嗣。境内豪酋部帅竞相争雄立长,凭借山川之险据守。
玄奘仔细询问各雄长的分布状况。西突厥统叶护可汗派的摩咄达官告诉他,睹货逻国故地分为二十七国,各有君长,自守疆界。这些小国,虽然各自划分了疆域界线,但都臣属于突厥。
阿育王统一印度后,派遣传道师到睹货逻,因此睹货逻人信重佛教。
睹货逻地区气候湿热多雨,疾病瘟疫频发。每年冬末春初,进入雨季,连月雨水连绵不断,从这一地区以南,到澜波国(也作蓝波、蓝婆,在今阿富汗东北拉格曼省一带)以北,都是这种风土情况,温湿多病,疾疫肆虐。
因气候和佛教的原因,这一地区遵从安居的教规习俗。
能净问:“师父,什么是安居?”
玄奘答道:安居最早来源于印度古代婆罗门教,后来为佛教所采用。
印度地区属于热带气候,一年只有干湿两季。雨季草木生长旺盛,生灵活跃,此时外出托钵乞食,容易踩杀草木,误伤小虫,所以佛陀规定雨季出家人避免外出,留在寺院内或洞窟中专心修行,称为安居,也叫结夏安居、夏安居、雨安居。
在不同地区,安居的时间因雨季到来的时间不一而有不同。印度大部分地区,一般从四月十五日(或五月十五日)开始的三个月是安居时间。进入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结束安居的日子,称为解夏。
安居的时间,大约与雨季相一致,90余日。安居期间,佛徒不外出乞化度生,日常生活由信徒供养。因此各方弟子集合在一起,讲修法门,探讨宇宙人生的真理。
睹货逻地区,由于冬末春初霖雨不断,所以僧徒从十二月十六日结夏(入安居),三月十五日解夏(解除安居)。
睹货逻地区居民,性格懦弱,胆怯怕事,容貌不扬,也算略讲信义之类的道德要求,不太耍欺诈手段,能秉信义与之打交道。语言和行为举止,与其他小国略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