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回 茎莲花两世佛 龙窟佛影放光明(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那揭罗曷国又作那竭、那迦罗珂,在今阿富汗东北贾拉拉巴德附近,喀布尔河南岸。这国也是个小国,东西六百多里,南北二百五六十里,四面群山环绕,地势险要,几乎与世隔绝。国家力弱卑小,都城方圆二十余里,受迦毕试国统属。

出产也算丰茂,气候温暖无酷暑,民风淳朴敦厚,性格刚猛,轻财好学。居民崇敬佛法,国内多有佛寺,僧徒却很少,佛塔倾塌,院落荒芜。也有信仰外道异教的,有外道天祠五所,里面有一百多信徒。

都城东南二里地,有一座高三百余尺的佛塔,是无忧王所建造。

能净问道:“无忧王是哪个国家的王?为什么叫无忧王?”

玄奘解释道:“无忧王,即阿育王。阿育,在梵语里的意思就是无忧。”

阿育王是中印度摩揭陀孔雀王朝的第三世王。他于公元前270年统一北印度,统辖北印度全境、大夏的一半,南至达罗,东达大海,纵横数千里。

阿育王最初信奉婆罗门教,杀戮暴虐,后改信佛教,行慈布仁,向佛教僧团捐赠了大量财产和田地,在国内兴建八万四千佛寺,八万四千宝塔,派遣宣教师四处传播佛法,成为佛教的大护法。公元前232年,阿育王头顶“护法名王”的尊号去世。

玄奘继续说:“孔雀王朝王祚不长,但在阿育王的支持下,佛教得到了迅速传播。”

说话间,便到了佛塔跟前。这塔垒石砌成,雕刻精细。

玄奘带着徒弟们在塔下做礼拜,环绕着塔追思佛祖。旁边一个老僧陪着玄奘边做礼拜,边讲述建塔的因由。

老僧说:“这塔所在之处是一处圣迹,燃灯佛在这里预言释迦牟尼将成佛。”

燃灯佛,是纵三世佛的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与现代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并称。据说燃灯佛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燃灯佛,又称定光佛或锭光佛、定光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

按照佛教故事,释迦牟尼在度第二阿僧祇劫(无量劫)时,化身为一名虔诚敬佛的儒童。一天,他走到这塔所在的地方,遇到一位长者,正端坐在莲台上,庄严而慈祥,手结禅定印,目光炯炯地望着他,释迦童子情不自禁地前行,那长者忽然开口道:“那童子,你如何到此处来了?”

释迦对这长者有一种说不出的亲近感,不知道如何回答长者的话。只得睁着慧眼,左观右望,遥见长者西面十余里地,仿佛有街市,于是奔过去,见有人手持莲花叫卖,释迦忙跑上前,倾其所有买下一枝非常珍贵的五茎莲花。小心翼翼地捧着花,远远地对长者说:“我来这里向您献花来了。”

长者就是燃灯佛。

莲花纯洁高雅,是佛教的圣花,五茎莲花更是圣花中的珍品。燃灯佛定睛一看,释迦手上捧着的正是少见又珍贵的五圣莲花。

释迦的这个供养使燃灯佛非常高兴。他起身走下莲台,准备接受释迦的献花,莲台前有段泥泞路,释迦怕烂泥弄脏燃灯佛的鞋,连忙脱下身上披的鹿皮衣,铺在路上,看到鹿皮衣还遮不完泥泞,又解下头发掩地,使燃灯佛顺利走过那段泥土之地。

燃灯佛见状十分欣喜,在欢愉之余,就向这位童子做了交代,预言他将成佛。这个预言,相当于确定继承人一样,犹如过去佛与现代佛进行交接仪式一般。在佛教的话语里,这种预言称为“受记”。

阿育王时代,在燃灯佛预言释迦牟尼将成佛的圣迹处,砌起了佛塔,供人们瞻仰和礼拜。这圣迹,虽然历经劫难,却永恒存在。斋日期间,天上往往散落鲜花,黎民百姓,也怀着虔诚的心,不时朝拜供奉。

玄奘听罢老僧的介绍,略一思忖,又想到一个问题:

“释迦菩萨布发的时候,是第二阿僧祇劫,从第二阿僧祇劫到第三阿僧祇劫,中间经历了无量劫。每一劫中,世界都要经过不知道多少次毁坏和重建,譬如火灾起时,须弥山都会化为灰烬,为何单单这圣迹没有损坏?”

老僧答道:“世界毁坏的时候,这处圣迹也随之毁坏。新的世界形成时,圣迹就将在原来的地方出现,如同当初一样。如果须弥山毁坏后还能生成,那么为什么圣迹就不能存在呢?以此推论,这圣迹矗立在这里,并不是什么繁杂疑难之事。”

玄奘听了老僧的话,不禁击掌,赞叹老僧的话真是玄妙。

几个徒弟听得云里雾里的,跟在师傅后面走。

老僧引着玄奘,继续寻访遗迹。这些遗迹都与释迦菩萨成佛前的事迹有关。

从佛塔往西,有座寺院,僧徒寡少,佛寺向南,有座小佛塔,也是无忧王所建。

都城内有一座大佛塔的塔基。据说很早以前塔内存有佛牙,塔身高大庄严。现在佛牙不知去向,塔也只剩下基座尚存。

故塔基旁,又有座佛塔,高三十多尺。老僧说:“这塔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当地口耳相传,说是从空中落下,矗立在这里。”因其非人工所建,常常有瑞灵之兆出现。

城西南十余里,也有佛塔。这是如来佛从中印度凌空踏云,来到这里教化众生的降落之处。如来走后,人们感念他的教化,建塔纪念。此塔以东不远处,还有座塔,据说是释迦菩萨遇见燃灯佛时购买莲花的地方。

僧人问:“城西南二十余里还有佛留下的遗迹,法师有没有兴趣再去观瞻?”

玄奘细细了解这些遗迹的方位、概要,问道:“当年佛祖留下的佛影还在与否?”

老僧答道:“洞还在,佛影已经很少有人能看到了。”玄奘决定一定去寻访。

老僧告诉玄奘,城西南那处遗迹,就是佛影窟,里面有佛陀降服瞿波罗龙王留下的影壁。

佛影窟,又称瞿波罗窟,自古就是印度著名圣地。地在今喀布尔河畔的贾拉拉巴德附近夏口山南麓阿斯那山岩之南。

当年法显也曾到访,那时还有七百僧人修行的寺院。根据前辈僧人的记载,山中有石窟,博山西南向,佛留影在石窟中。进入石窟内可见佛影,十分奇妙。距十余步远望,可见佛金色想好、光明炳然之真形;近观,则泯然不见,以手触之,唯余四壁。

如此美妙佛景,一生能有几多见,况且时移世易,佛影逐渐愔然。玄奘当即决定要去礼拜。

几百年的时间,这处遗迹已年久失修,蔓草荒芜,路上盗贼出没,去的人也看不到佛影,几乎渺无人烟。从迦毕试国一起过来的陪送使者,使命已完成,希望早点回国,不愿意在此多做停留,力劝玄奘不要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