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1页)
寺院晨钟暮鼓,从不曾断歇,巧文自带了最初十五位绣娘离了这里后便很少来过了,如今衣肆在外也有工坊,清晨寺院杂役来工坊做工,晚间便回去,日子过得还算惬意,毕竟,在工坊里,每月俸钱可多出不少呢。
当下,李佑郎去往西京东西两市督察帐薄,薛枝照例拿了十日收支去往南市参与下十日衣品定价之事,只留巧文一人,她便赶了马来至寺院,今日是向寺院交收利钱的日子,她便携了仆从亲自来了一趟。
到了善慧所居,那没人,转头正巧碰到一个小沙弥,言及师叔被主持叫了过去,如今正在明月堂答话。
巧文便又多走了几步路,来到明月堂外,一见乐明却是又胖了些,对方见了巧文,笑笑,迎了上来。
“女郎,别来无恙。”
“大师也是。”
巧文双手合十一礼,看向院落堆积的家具,不由问道。
“大师这是作何?”
乐明回头一看,温言。
“我佛恩慈,近日慧方寺主见我每日诚恳兼良,宣讲我佛甚是有功,便托我做了此寺主持,代为管缮一段时日,因此要去佛恩堂居住些时日。”
巧文一硒。
和尚升官了。
再一看。
不过这作风仍是没有改变,看看,哪个和尚搬家要如此多的物件。
看着用得都比她好了不少呢。
不过面上自仍是恭恭敬敬的,奉承。
“如此便贺喜大师。”
乐明点点头,转身,两人一同行进在松林青翠中,看那来往沙弥忙碌搬家。
“近日听闻女郎的衣肆也甚是火热,不日这南市又要添几件店面罢。”
乐明说着,言辞间有些羡慕,还是生意人来得快,如今比他这寺院利钱多出几倍之余。
改日再放几贷罢了。
巧文看和尚满眼失落,心里便知他又再想甚,自从薛枝买走了那十五人之后,她便常常能在和尚脸上看到此种情形。
不过和尚终归是和尚,道行深,很快调整过来,恢复了平静。
看着满地空落落的杂草丛又长出些嫩叶,巧文开口言及国子监学子符一事,欲想先歇五十人月余,蓄些资钱为学子服做准备。
学子服样式可集思广益,从民间宫里众绣娘身上寻去,但要想承办这官事,那衣肆各样都得经过考验有资格入行才是。
其中一样便是蓄钱万贯,且京城存有中等以上作坊以便使用。
钱的事是大问题也是小问题,大在于两人重心在分店,这其中花去不少现金流,一时拿出万贯得卖了铺子才行,小在于这些钱赚得也不难,三两月便可收回。
只是各项支出便得好好缩减一番了。
想来想去只能先减些作坊花费了,一则衣肆存有月余衣衫,一时产量变慢也可供应上,二则歇一歇人,为学子服做准备,她不喜一心两用,衣肆一段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侧重点,到时果真选上,需要把大量重心从衫裙上转移过来,可这人的惯性不是说变就变的,作坊这般大体量也是,此般,便早日开始转型。
人少了,这些衣匠心里先有了准备,再次投入新衣式时便会以全新的态度对待,否则很多人仍会以对衫裙的熟练以及懈怠掉链子。
分两批歇,一人两日一班,其中再选些好的衣匠与她共同研制,等作坊投入新品时,这些人俱是熟练工,一教三,三教九,很快便又能无缝产出了。
作坊盈利,这些人的生活才有保障,巧文深知,众人是一条船上的,工人没饭吃,厂长也好不到哪去。
只是如此般寺院利钱怕是少上不少,乐明这里还有的绕。
果真,乐明停下,两人在距院落几米的地方站着。
“女郎已经在礼部那里存过号了?”
乐明问,面上闪过一光,巧文没看清楚,即便看了,怕也是品不出什么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