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第3页)
她表明只有这两个选择或者她直接挖河道,一旦谈崩挖河道,以后木家堡不会跟任何与赵家有关系的人进行合作,包括姻亲。白露态度坚决,会谈到了这里再谈下去也谈不出什么结果,端看赵家自己选择。
河道上的人在武装部战士们的劝说下,终于让开了河道。木丽等人驾驶着轮船离开了三江口大队。
白露和木月也回了木家堡,但谁都明白,木家堡给的时间不会太多。
当天晚上,两族和谈的内容传遍了整个柳河大队,家家户户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赵家内部争端大,毕竟民国那会儿战乱没规矩。古代纳妾娶姨太太还得考取功名上纳妾税呢,数量也是有限制的。但民国不是,只要你有钱,大把人娶了十个八个。
赵家祖先又是个中楚翘,他们祖上最荒唐的那位老爷子足足纳了36个姨太太,生了一百多个孩子。这些孩子虽然都姓赵,但为了争夺那点利益,自己人都不晓得弄死了多少。
但是吧,这些人对外的时候又非常团结,属于那种上一秒两兄弟还抬着大砍刀砍得你死我活,下一秒,你去找其中一个麻烦,两人又会先齐心协力解决你的存在。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赵家人哪里还有精神内斗,不得不团结起来面对其他姓氏的反抗。
但长久的压抑换来的的反抗并不是那么好镇压的,整个柳河公社有三分之一的人姓赵,有三分之一的人和赵家姻亲关系,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和赵家完全没关系。
以前这些姻亲支持赵家人,加上姓氏不同的其他村民本就各有各的想法,人数最多的周家也不过几百人,对赵家构不成威胁。所以赵家掌握着除了隔江大队以外的全部大队干部的位置。
民兵队成了赵家的私人护卫队,整个柳河公社是赵家的一言堂。宗族势力把赵家在柳河公社的权利放大到了极致。
他们的中心村柳河村,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外人根本不可能在没有赵家人允许的情况下进入柳河村。
县里在柳河公社折了两个支部书记,如今这么好的机会怎么会放过。于是,当天下午,周家最先行动起来,族长周成光写了一份“关于举报小板桥大队干部贪污集体资产、以权谋私、强迫女知青嫁人等问题举报”的举报信越级递交到县政府。
黄文明做了批复,当天晚上,卫部长和陈局长亲自带着姚县百分之八十的武装力量到达小板桥大队。
赵家在柳河公社嚣张惯了,外人想找他们违法乱纪的证据很难,但自己村里人却容易很多。板上钉钉的证据,大队长赵睿明根本逃脱不了,其他几个村干部也没一个是干净的,赵家的人被一撸到底。
抓了人,武装部和公安局的同志们却没走,说是应村民请求留下来主持村干部选举事宜。
赵家这边自然不能干看着,赵睿明的堂弟赵睿清到柳河村求助,赵建功原想让姻亲去闹,可是这时候却叫不动人了。
原来,在当天下午,小板桥那边闹起来的同时,隔江大队和柳河大队纷纷公布了今年一年和木家堡合作的所有收入,只算个人不算家庭。隔江大队最勤快的吴小虎,这一年采药、修路、打短工,除了农忙必须上工的日子外都在忙活,总共挣了400块钱。
当然吴小虎是一般人不能比的,人家白天挖药材,晚上还打着火把去找抓金蝉子,可以说是劳模也不为过。
但普通人只是采药收入也不错,超过一百块的占了成年人一半多。
这只是个人收入,一个家加起来那是多少?大队的工分完全没有可比性!
人都是自私的,在利益面前,亲兄弟都要打架,更别提只是姻亲了。白露的话放在那里,政府的态度在那里,没人想跟着赵家一条路走到黑。
整个事件里,最痛苦的当属那些嫁到赵家的媳妇,家里公婆男人逼着她们回去劝说父母,劝说不动后把气撒到了他们身上。
但杂姓人家在做决定之前就已经考虑好了,为了子孙后代,他们不能这样继续被压迫下去。家里的女儿是顾不上了,家风好些的人家觉得对不住女儿,便劝说女儿离婚,回来了娘家会接纳她们。
但这个时代,没几个人愿意离婚,而那些本就对女儿不太在意的家庭,干脆就当不知道。
在小板桥大队选村干部的两天里,柳河大队几乎天天都有女人的嚎叫声。
第三天,赵建功和赵睿德不得不要求族里的男人们管好自己,不能再对女人动手。
“两天之内,一个大队被退了十几次亲,再这样折腾下去,你们是想叫全族的后生都打光棍是不是!”
这主意是周成光出的,正好打在了赵家的七寸上。现在县里捧着木家堡,其他公社分不到知青,如果本地的女孩也不愿意嫁赵家,那赵家以后打光棍吗?都不用木家堡来整他们,他们自己就断子绝孙了。
赵建功清楚的意识到一件事,县里这回,是真的想动赵家。
那两个公社书记的事情打了县里市里一干领导的脸,他们当时也不想的,但这姚县也不晓得咋回事,建国后分过来的官一个比一个难搞,油盐不进。为了几个知青的事情差点坏了他们的大事,赵建功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