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章(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沈白露却不在意,这话听着多硬气,如果不是他等木月进了食堂才敢压低了声音说,说不定还能叫人感受到几分气势。

沈白露不知道木月是什么人,但这些生产队的人都怕木月,这是显而易见的。

“你呀你呀,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别看牛十八说话难听,但木家堡真不适合你们,走路就得四天呢,你人还没到大队就晕了,到了那,周围都是深山野兽,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到底是有几句话的交情,王晓霞又是个热心的,看木月走了,倒是有些为沈白露着急。

周围本来还有几个知青意动,一听牛十八这话和王晓霞的神态,哪里还敢去。最后只剩下四个女知青和一个男知青没人接收被分配过来,都有一个共同点,年纪小,弱不禁风。这里还有一个沈白露的熟人,家里生了十几个的胡国红。他们脸上的神色都不好看,但其他生产队不接收他们,他们也没有办法。

知青们跟着大队的人陆陆续续走了,广场上只剩下沈白露几人。吃饱喝足的木月显然对这个情况很熟悉,招呼着几个知青把行李搬到马帮旁边:“先跟你们说一下啊,咱们寨子呢不比其他地方富裕,他们能吃苞谷,你们去了只能吃洋芋,从这到寨子要四天,你们要是能有其他出路,趁早计划。要是确定去木家堡,要买东西的赶紧赶快,一个钟头就走人,去了寨子没事可没人有功夫陪你们来,自己要瞎跑,喂了狼我们是不管的。”

话是这样说,可要真是有出路的,哪里还能剩下等分配。而且木月虽然话说得不客气,但也能听出里面的诚意,还给了大家买东西的时间。

“白霜,你在这里看着东西,我去供销社看看。”

沈白露交代好妹妹后,就朝外走,姚县虽然只是一个小县城,但粮站肉联厂供销社等等该有的设施都有,像烟厂酒厂丝织厂粉丝厂火柴厂这样的小厂也是有的。

沈白露先去邮局给老厂长陈刚发了电报,留下了红谷公社木家堡大队的地址,又去其他地方看看。木月的话里透出最重要的一个信息就是木家堡粮食不够,她不想委屈直接,只能提早做准备。

小地方交通不方便,供销社的东西和林市完全没法比,沈白露也没空手,买了几个洋瓷盆,一把暖壶,又去粮站把身上的全国粮票用了,买了二十斤大米,二十斤面粉,又找了个隐蔽的地方,把系统今天刷出来的适合现在用的一把匕首、一个日常医药包买了,一套六十年代特色的军用水壶买了,顺便偷渡出来一些原来的存货。

“表妹,你买这么多东西,背得动?”木月拿着马鞭在墙角晃荡,见沈白露背着这么多东西,有些不悦的开口,寨子里的骡子可都是宝,汉子们的力气也不是白使唤的,为了不拖大家后腿,她可以帮忙她们驮行李,但对方也不能不生数。

作者有话说:

小可爱们点点预收文收藏,下本开《五零之弃妇的觉醒》

今天到目前为止还没下雨,关于女主姐妹姓氏,涉及到后面的剧情,只能告诉大家,有隐情,会改

第11章黑漆漆的房子

沈白露早就晓得云省是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没结婚的人均叫表妹,结了婚的人均叫表嫂。这都是小事,她单独拎了个袋子递过去,表哥,阿表是叫男人的,所以到目前为止,木月和其他汉子根本没关心他们叫什么。

“五斤大米,帮我把妹妹和行李驮到寨子,干不干。”

“哟,这大米成色不错,今年的新米吧!大城市来的表妹就是阔气,乔贵,过来干活。”沈白露要是送其他东西,木月还不一定乐意,但这大米她是真的需要,寨子里几个刚刚断奶的小娃子正缺呢。

“这也是叔叔心疼我和妹妹来下乡,把家里攒了大半年的票都和人换给了我们才有这么些东西,他还说等攒够假了来看我们,可这走路都要四天了,没大事哪敢叫他来。对了木月,邮局的包裹能到咱们木家堡吗?”

这当然是编出来的瞎话,虽说财不露白,可条件艰苦成这样,要真的啥也不露,那日子得哭成什么样。好在一开始就给自己留了后路,整个隐形的“靠山”,加上她的武力值,想打主意的,都会掂量掂量。

“这你可问对人了,咱月儿就是木家堡的邮递员,下次你有啥东西,让月儿给你捎回来。”旁边扛着东西往马鞍上绑的小伙子接话。

原来这木家堡一开始倒是有邮递员去送信,因为偏远难走,又容易出事又耽误事情,后来邮局来了个新领导,想了个办法,给木月整了个临时工的名头,木家堡的信件由木月来拿,每个月象征性的给两块钱。捎带的事情,木月也乐意。

木家堡一共来了九匹骡子,但猎物换来的粮食就占了五匹,剩下的四匹才是给知青驮行李的。赶骡子的汉子们也没打空手,包括木月在内,每人都背着满满一口袋粮食。木月要上骡子带沈白霜,她口袋里的粮食就分成了几份加在那些汉子身上。

有了五斤大米开路,这些汉子们对沈白露姐妹热情了许多,白霜上马还有两个人帮忙,给小姑娘整了个大红脸。对方诚意足,沈白露也好说话,对面就是国营饭店,拿出粮票,一毛八一个的大馒头直接买了30个,给汉子们一人分了两个。

汉子们也没想到她忽然来这一手,看着手里的大白馒头有些不知所措,有个年纪小没怎么和女孩子相处过,还是第一次有女孩子给他东西,黑黝黝的脸看不出来,但两只耳朵都红成了桑葚。

想到以后要相处几年,沈白露对知青们也没有厚此薄彼,一人发了一个:“家里给的这点全国粮票月底就过期了,以后也不晓得是什么光景,今天就大方请大家一回,我妹子娘胎里就身体差,路上劳烦大家多担待。”

几个知青看着手里的馒头,说不羡慕嫉妒是不可能的,大家都是知青,他们被家里打发出来,别说钱粮。连安置费都叫家里给收了一部分,只带着衣裳铺盖和简单的干粮来。一群人加起来说不定都没有沈白露姐妹富裕。但沈白露这事情做得大气,伸手不打笑脸人。而且虽然人家说了就大方这一回,但比起没钱想着占便宜的,大家也更喜欢和有钱人打交道。倒没人跳出来说酸话,只说些场面话附和着。

沈白露开了个好头,大家一路上不再陌生,边走边聊,除了胡国红,另外五个知青,两个来自沪市的女孩子陈巧廖玉敏,一个来自苏省的女孩齐梦,一个来自京市的女孩刘珍珍,唯一的一个男知青郑向前来自津市,约莫是因为个子矮小的关系,郑向前很自卑,话不多,但是个眼里有活的男孩子,接了沈白露的馒头还想替她背东西,被沈白露拒绝了。

跟着木月出来的汉子们都是会说汉话的,云省的方言很好懂,只要他们不说少数民族语言,说慢些大家也能听懂。拿人手短,吃了人家的馒头,这些汉子们对于知青们的问题倒是有问必答。

但是越听,知青们的心里越没底,木家堡只有很少的水田,木家堡的地只能种土豆和红薯,因为种植其他东西会被山里的野物祸害,木家堡的主要来源是打猎后由政府出面和其他单位或者大队换粮食,穷,是真的穷,唯一的好处是木家堡不用交税。

天然的地理环境,是大山给知青们的第一个下马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