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常年干身体负担不了的重活,又得不到好的休息,也补充不到营养,身体不出问题才怪。”白露语气有些不好,当医生的最见不得病人不爱惜身体,但她也知道这怪不得赵龙,国家现在难,大环境就是这样,三里大队村民们还只是留下暗伤,在全国各地搞建设的,不知道多少无名英雄累死在岗位上。正是因为有这些英雄的付出,才有几十年后的好日子过。

赵龙和前任队长的初衷只是想要三里大队富裕起来。

赵龙沉默下来,他开始想这些年村里生病和去世的老人,不算不知道,这一算,那些寿数没有超过六十的老人,的确不少到了晚年都是这里疼那里痛,腰伤的最多。不仅仅是采石场干活的男人,女人们也一样,男人去采石场干活,田地里的重活便是女人撑着,就连犁地这样的,也是媳妇子们在干。

赵龙使劲搓搓脸,感到迷茫,难道说他和小叔一直以来的坚持错了吗?他们村的确比其他村过得好,整个姚县就他们村的大瓦房最多,工分最高也是他们,骡子数量仅次于木家堡,但他们有自行车!连县城周围的几个大队都羡慕呢。可如果这是拿乡亲们的身体甚至寿数来换的,那值得吗?三里大队是最先个木家堡签订购药合同的,他当时甚至都没怎么讲价,不就是因为木家堡的那个去痹丸流传到队里以后,村民们都说好用,一提要集体购买,人人都支持吗?

“沈医生,那你看这怎么办,这些病了的。。。。。。”

“腰痛去痹丸也能用,出现了亏空的可以吃养身丸,平时饭食也要跟得上,多注意补钙。这点你要和村民们说,身体是自己的,挣了钱别总惦记着大瓦房自行车,肉难买就多吃点鸡蛋和鱼。平时干活不是说完全不能干,但要有个度,感觉累极了的时候就好好休息,千万别想撑着一口气也能干完。今天撑一口气明天撑一口气,那身体能好得了吗?按说这些道理应该大家都明白啊,哪里用我们医生来说。”

腰痛就难治了,再加上骨质疏松,这些人老人不后悔才怪。

赵龙苦笑,哪里不明白呢,以前村里人虽然勤奋,却也没这么疯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的呢?好像是第一家盖了大瓦房后吧。那户人家是整个大队他最讨厌的人家,因为他家爱惹事。奈何儿子多家族大,性格虽然讨厌但吃得了苦,家里富裕。偏偏娶的媳妇也不是什么好性子,平日里掐尖要强惯了,和不少人都有矛盾。自从他家盖了房子之后,每次吵架就奚落人家没房子。次数多了谁受得了,大家都憋着一口气硬干,有了大瓦房又想着自行车,攀比之风越来越严重,为了这些东西每天累死累活,下工的时间越来越晚。明明挣的钱不少,但为了这些东西,家里别说补身子了,节衣缩食,有几个鸡蛋都赶紧拿去卖了。

可身体是自己的啊,病了疼了受不了,花钱买药的时候倒是大方了,这简直是自作孽。赵龙越想越不得劲,整个人都阴郁了不少。

“先看病吧,严重的那些除了去痹丸外还得用其他的药,我开好方子到时候你们自己去木家堡取。”

赵龙哪有不应的,生怕病人多白露嫌辛苦不干了,还派了两个小子来给白露使唤,饭菜也做得丰盛。整整四天时间,白露都在看病,三里大队的劳动力和老人基本都来了一圈。好在大队离县城近,严重的病症家里都送医院去了,不用白露来处理。

看完了村民们,最后才是知青,几个月不见,廖芳几人黑了不止一个度,天知道她第一天来看得时候,瞧着坐在那里白的发光的沈白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沈白露太忙了,他们便没有过来打招呼。

“你们过得还好吗?”都是熟人,白露招呼木雄给知青们倒茶,还拿了一包小河村知青送的果干出来招待几人。

“还行,队长对我们不错,村民们也好相处,倒是你,真让人想不到,这才几个月,我们隔这么远都知道木家堡沈医生的大名。”廖芳说的是实话,赵龙虽然是个生产狂,但是这人对读书人比较尊重,而且三里大队之所以人人搞生产,说白了是村民自己愿意的,他们是为了挣工分挣钱,不是为了业绩名声什么的。所以不管是村民还是队长,都没有强求知青们去采石场干活或者在地里加班。反正你干多少活就分多少东西,你不干别人还能多分一点。

比起村民们的疯狂,知青们就淡定了很多。不淡定也没办法啊,采石场的活他们确实干不动不是。廖杰是知青点的负责人,这人有想法有能力和赵龙处得很好,这些年三里大队挑选知青都是廖杰一起去的,带回来的知青大多是那种老实听话的,所以三里大队的知青点是白露跑了这几个大队里唯一一个知青们集体开伙的。老知青们带着新来的知青干农活,能干的就在地里多干点,地里干不动的就在家里多干点,平时还去山上整点野货,二十几个人竟然相处得非常和谐。

人才啊!

作者有话说:

第48章重度社恐的姑娘

几人叙旧结束,白露便挨个给知青们把脉。廖杰是真的厉害,在三里大队人均劳模的大环境下,他却能和大队长打好关系护住这些知青,让他们只干力所能及的农活。鲁国荣是多正直的一个人,村里还有两个身体亏损的知青呢,但三里大队这些除了营养不良外,竟然都没有什么毛病,连脸色都比其他人红润些。

“其实我们过来找沈知青,是有事想请沈知青帮忙。”廖杰开口就是三分笑,说话的同时,打开提着的篮子,里头两个铝饭盒装满了洗得干干净净的“雀米”,也就是野生的蓝莓,还有几个大石榴和火把梨,桃子。廖杰招呼大家一起吃,顺手递了个石榴过来给白露。

“是什么样的事要我帮忙?”怎么一个个的都找她帮忙,她也不是知青办主任啊。但伸手不打笑脸人,白露接过石榴,掰开分了一半给云华,别说,这石榴不错,又大又甜不说,竟然还是软籽的,比木家堡的好吃,等明年清明节前后可以过来剪点枝条回去插。

“这事儿有些唐突,我是前些日子听说沈知青的兄长转户籍落户到了木家堡大队,猜测木家堡的大队长好说话,才想着请沈知青帮忙问一问她能不能接收一个女知青。”

不等白露细问,廖杰就主动说了这个女知青的情况,人叫陈可,是三年前来的,这人非常非常胆小,不敢见生人,听说就是从沪市到三里大队这一路,人就吓得病了一场。到了三里大队之后,每天干活都比别人去得早,收工也比别人收得晚,除了干活都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从不和村民们交流,只有在一起住了几年的知青们跟前还好些。

好在这个知青只是胆子小,因着这性格问题,家里怕她被欺负,小时候送去军营操练过,还练了咏春拳。她干活有一把子力气不比当地人差。平时从不惹事,谁有点什么事求到她那里也会帮忙。她家里经济条件不错,每个月都给她寄包裹,还不止一个人寄,压缩饼干肉罐头这些外头买不到的东西陈可经常能收到,她从不吃独食,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还有衣裳也是,女知青们要去姚县上街或者相亲,跟陈可借衣裳,陈可每次都大方借出去,去年有知青结婚,陈可甚至把家里寄来的新军装借给了人家去照相。正是因为这样,廖杰这些老知青才愿意一直护着她。

谁不喜欢长得好看不惹事还大方的小妹妹呢。如果一直这样相安无事到好说,但事情就是那么不凑巧。

“陈可三年都没去过县城,上个月有事情去邮局给家里打电话,什么都没做竟然都能惹到一只癞丨蛤丨蟆,那人特别不要脸,再这样下去,陈可非得被她逼疯了。”

白露挑挑眉头,这不就是重度社恐嘛。八卦的基因上线,一边吃石榴一边听廖杰讲故事。

姚县有个火柴厂,这癞丨蛤丨蟆就是火柴厂厂长的儿子,年纪轻轻的不学好,整天领着几个街溜子人五人六的在姚县乱晃荡。好在他胆子不大,那些什么鱼肉乡里欺压百姓的事情不敢做,顶多就是看见漂亮姑娘吹个口哨什么的。陈可长得可爱,也不知道是哪个动作挑动了这人的神经,反正就是远远看了一眼,照面都没打一个,这人就陷入爱河了,先是到处打听陈可,等找到了地方,竟然就请了说媒的上门。

陈可家里交待过不能在这边结婚,她也不喜欢那男的,房门都不敢出隔着墙把媒婆拒绝了。一般来说,女方拒绝了,这事儿就不成了。

但这人脑回路有问题,先是觉得陈可欲拒还迎,后面又觉得是陈可不了解他,或者觉得他诚意不够。总之就是一句话,这人不信陈可不喜欢他,听不懂拒绝,见天儿的往三里大队跑。不是等在路上搭讪就是跟着大家一起干活偷看陈可,他到底是有家底的人,每次来找人,见陈可害怕也就是隔着远远的自说自话,夸耀自己身世什么的,够不上耍流氓,大队也不好管。但陈可是重度社恐啊,三天两头这样被人骚扰她哪里受得了,吓得晚上做噩梦,整个知青点都听见小姑娘尖叫的声音,廖芳心疼得不行。

真是个可怜姑娘啊,社恐和抑郁症一样,是一种心理疾病,引发的因素很多。在这个时代得这种病尤为可怜,因为别人不会觉得你病了,只会觉得你装模作样,觉得你矫情,觉得你在演戏。陈可得了这种病之后,还要离开熟悉的地方来下乡,这对她而言无疑是很可怕的事情,能遇到廖杰这样的朋友也算是幸运。

“火柴厂每年都有不少次品,厂长人还行,这些次品都低价卖给了周围的大队,三里大队也是其中之一。而且今年火柴厂盖新楼,和是三里大队定了不少石头。因为这些原因,村民们其实更希望陈可能嫁给孙辉,大队长倒是不同意,只是对方的行为够不上耍流氓,他也不好和人撕破脸。我和他商量后,想把陈可调去其他大队,最好是离姚县远一些的地方,但是她性子这样,不熟悉的人大家也不放心。”

章节目录